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撰稿:
方瑞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系列临床和影像表现的总称。该病多见于恶性高血压或妊娠子痫、严重肾脏疾病、恶性肿瘤化疗以及各种器官组织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癫痫、头痛、行为和神志异常、视觉障碍,神经定位体征不明确。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病变多位于大脑后部顶枕叶。病灶可在纠正病因后短时间内消失,但有些病例表现为不可逆,持续发展成脑梗死、脑出血,甚至死亡。 关于该综合征的命名从开始就存在一些争议,1996年Hinchey首先将该综合征命名为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此前该类疾病一直归于高血压脑病。此后,由于该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总是可逆,损伤的部位也并不仅仅局限在脑后部,丘脑、脑干、小脑等也可受累,Schwarts提出了“高灌注综合征的概念”。此后根据该综合征患者的水肿以大脑白质为主,并不伴有脑白质破坏性病变,Dillon等又提出了“可逆性后部脑水肿综合征”的概念。作为被最广泛接收的概念,“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是由Casey等在2000年提出,他通过头MRI的FLAIR序列发现,除了脑后部白质外,脑皮质也有受累。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系列临床和影像表现的总称。该病多见于恶性高血压或妊娠子痫、严重肾脏疾病、恶性肿瘤化疗以及各种器官组织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癫痫、头痛、行为和神志异常、视觉障碍,神经定位体征不明确。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病变多位于大脑后部顶枕叶。病灶可在纠正病因后短时间内消失,但有些病例表现为不可逆,持续发展成脑梗死、脑出血,甚至死亡。 关于该综合征的命名从开始就存在一些争议,1996年Hinchey首先将该综合征命名为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此前该类疾病一直归于高血压脑病。此后,由于该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总是可逆,损伤的部位也并不仅仅局限在脑后部,丘脑、脑干、小脑等也可受累,Schwarts提出了“高灌注综合征的概念”。此后根据该综合征患者的水肿以大脑白质为主,并不伴有脑白质破坏性病变,Dillon等又提出了“可逆性后部脑水肿综合征”的概念。作为被最广泛接收的概念,“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是由Casey等在2000年提出,他通过头MRI的FLAIR序列发现,除了脑后部白质外,脑皮质也有受累。
【标准名称】: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英文名称】: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syndrome
【疾病代码】:

【别名】:
后部可逆性脑白质病;高灌注性脑病;顶枕叶脑病;大脑后部可逆性水肿综合征
【缩写名】:
PRES
【分类】:
神经内科
认证专家
撰稿

方瑞乐 (作者空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