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撰稿:
丁辉︱解放军总医院 (A007300258)
审稿:
令狐恩强︱解放军总医院 (A000056757)
更新:
宗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食管下段括约肌((low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异常及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为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骨后疼痛、呼吸道症状、体重下降等。尽管早在1647年ThomasWillis就首次报道该病,但其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目前研究倾向于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共同参与(病毒感染、遗传等),由细胞和(或)体液免疫介导的,导致食管肌间神经丛中神经元细胞变性或缺失的疾病。 临床上,该病较为少见,其年发病率为0.3~1.63/10万,患病率为1.8~11.2/10万,且在性别、种族上并无显著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在30~39岁和60~69岁年龄段发病率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资料。据韩国国家健康管理数据库报道,2007-2011年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共计3105例,患病率约为6.29/10万,其中2011年新发191例,发病率为0.39/10万,低于西方国家。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食管下段括约肌((low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异常及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为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骨后疼痛、呼吸道症状、体重下降等。尽管早在1647年ThomasWillis就首次报道该病,但其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目前研究倾向于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共同参与(病毒感染、遗传等),由细胞和(或)体液免疫介导的,导致食管肌间神经丛中神经元细胞变性或缺失的疾病。 临床上,该病较为少见,其年发病率为0.3~1.63/10万,患病率为1.8~11.2/10万,且在性别、种族上并无显著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在30~39岁和60~69岁年龄段发病率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资料。据韩国国家健康管理数据库报道,2007-2011年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共计3105例,患病率约为6.29/10万,其中2011年新发191例,发病率为0.39/10万,低于西方国家。
【标准名称】: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英文名称】:
esophageal achalasia
【疾病代码】:
K22.002
【别名】:
食管失弛症;贲门失弛缓症;贲门痉挛(不包括先天性贲门痉挛);贲门弛缓不能
【缩写名】:

【分类】:
消化内科
认证专家
撰稿

丁辉 (作者空间)

解放军总医院

审稿

令狐恩强 (作者空间)

解放军总医院

更新

宗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