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撰稿:
杨益大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螺菌病即小螺菌鼠咬热(spirillary rat-bite fever),原系鼠类传染病,为鼠类或其他啮齿动物咬伤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以回归型高热、局部硬结性溃疡、淋巴结炎及皮疹等为临床特点。鼠类是小螺旋体的保存宿主,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由于动物间互相蚕食和咬伤,可能将病原体传染给其他啮齿动物,如松鼠、黄鼠狼、雪貂及猎犬、猪、猫等。其他啮齿动物亦可作为传染源。人类主要由病鼠或其他啮齿动物咬伤而感染。小螺菌一般不存在鼠唾液中,而存在于血液中,在咬人时小螺菌可随牙龈或口唇裂伤的血液流出而进入伤口,亦可从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 各年龄、性别人群均具有易感性。与鼠有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更易感染。人体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本病主要在亚洲地区流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偶有发病。鼠咬热的发生亦与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有关。
螺菌病即小螺菌鼠咬热(spirillary rat-bite fever),原系鼠类传染病,为鼠类或其他啮齿动物咬伤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以回归型高热、局部硬结性溃疡、淋巴结炎及皮疹等为临床特点。鼠类是小螺旋体的保存宿主,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由于动物间互相蚕食和咬伤,可能将病原体传染给其他啮齿动物,如松鼠、黄鼠狼、雪貂及猎犬、猪、猫等。其他啮齿动物亦可作为传染源。人类主要由病鼠或其他啮齿动物咬伤而感染。小螺菌一般不存在鼠唾液中,而存在于血液中,在咬人时小螺菌可随牙龈或口唇裂伤的血液流出而进入伤口,亦可从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 各年龄、性别人群均具有易感性。与鼠有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更易感染。人体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本病主要在亚洲地区流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偶有发病。鼠咬热的发生亦与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有关。
【标准名称】:
螺菌病
【英文名称】:
spirillosis(pirillaryrat-bitefever)
【疾病代码】:
A25.000;1B90.0
【别名】:
小螺菌鼠咬热
【缩写名】:
PRBF
【分类】:
感染科
认证专家
撰稿

杨益大 (作者空间)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