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撰稿:
马惠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桂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审稿:
冯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肝豆状核变性于1911年首先由Wilson报道,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发病率约为l:50 000,发病年龄3~60岁,以7~12岁最多见,男女发病率相等。其特点是铜沉积在肝、脑、肾及角膜等组织,以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脑退行性病变和角膜边缘有铜盐沉着环(K-F环)为其临床特征。
肝豆状核变性于1911年首先由Wilson报道,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发病率约为l:50 000,发病年龄3~60岁,以7~12岁最多见,男女发病率相等。其特点是铜沉积在肝、脑、肾及角膜等组织,以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脑退行性病变和角膜边缘有铜盐沉着环(K-F环)为其临床特征。
【标准名称】:
肝豆状核变性
【英文名称】:
degeneration of the liver
【疾病代码】:
E83.001
【别名】:
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
【缩写名】:
HLD
【分类】:
神经内科
认证专家
撰稿

马惠姿 (作者空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桂红 (作者空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审稿

冯涛 (作者空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