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撰稿:
郭燕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审稿:
孔慧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941年Gnild首先发现并报道了人体的颈静脉球体。颈静脉球体是与颈动脉体(主动脉体)相同的细小组织结构,大小约为0.5mm×0.5mm×0.25mm,呈扁平卵圆形,通常是单个的,也可多达十余个。颈静脉球体可沿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耳支到达鼓室底部或鼓岬部。颈静脉球体的生理功能尚不明确,有学说提出它的功能与颈动脉体相似,能接受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浓度改变的刺激,是一种化学感受器,也可能与某些内分泌功能相关。颈静脉球体瘤生长缓慢,病程可长达15~20年,高发年龄在40岁左右,男女比例1︰2~5。文献报道约20%颈静脉球体瘤患者有家族性,其组织形态与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相似,故又称化学感受器瘤,可能产生高血压、内分泌异常表现。颈静脉球体瘤有多发性倾向,可伴双侧颈静脉球体瘤、颈动脉球体瘤、迷走神经球体瘤、甲状腺瘤、嗜铬细胞瘤等,国内有学者称之为颈静脉球体联合病变。
1941年Gnild首先发现并报道了人体的颈静脉球体。颈静脉球体是与颈动脉体(主动脉体)相同的细小组织结构,大小约为0.5mm×0.5mm×0.25mm,呈扁平卵圆形,通常是单个的,也可多达十余个。颈静脉球体可沿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耳支到达鼓室底部或鼓岬部。颈静脉球体的生理功能尚不明确,有学说提出它的功能与颈动脉体相似,能接受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浓度改变的刺激,是一种化学感受器,也可能与某些内分泌功能相关。颈静脉球体瘤生长缓慢,病程可长达15~20年,高发年龄在40岁左右,男女比例1︰2~5。文献报道约20%颈静脉球体瘤患者有家族性,其组织形态与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相似,故又称化学感受器瘤,可能产生高血压、内分泌异常表现。颈静脉球体瘤有多发性倾向,可伴双侧颈静脉球体瘤、颈动脉球体瘤、迷走神经球体瘤、甲状腺瘤、嗜铬细胞瘤等,国内有学者称之为颈静脉球体联合病变。
【标准名称】:
颈静脉球体瘤
【英文名称】:
glomus jugular tumor
【疾病代码】:

【别名】:
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化学感受体瘤;鼓室体瘤
【缩写名】:

【分类】: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认证专家
撰稿

郭燕 (作者空间)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审稿

孔慧 (作者空间)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