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2 | 下载83

背景与目的:筛查与口腔白斑发生相关的阳性表达基因,为探究口腔白斑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采用肿瘤基因芯片(OHS-802)检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和口腔白斑组织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差异,进一步使用RT-PCR法对部分阳性基因进行验证,寻找与口腔白斑恶变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基因芯片实验采用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X线胶片曝光,并用GEArray表达分析配套软件进行完整的芯片数据分析.RT-PCR电泳结果采用凝胶成像系统对部分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然后将其与芯片分析的数据结果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和白斑组织间CTNNB1、GDF15,FKBP8、NF1四个基因的RT-PCR结果,在表达水平上和SupperArray芯片检测方法获得结果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pperArray芯片检测结果提示:口腔白斑发生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特别是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和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关系密切.结论: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口腔白斑的发生机制和标志性基因探针的筛查奠定了研究基础.

作者:刘玮玮;陈显久;牛勃;程牛亮;郝梅;解军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2008 年 20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2 | 下载:83
作者:
刘玮玮;陈显久;牛勃;程牛亮;郝梅;解军
来源:
癌变·畸变·突变 2008 年 20卷 3期
标签:
口腔白斑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背景与目的:筛查与口腔白斑发生相关的阳性表达基因,为探究口腔白斑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采用肿瘤基因芯片(OHS-802)检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和口腔白斑组织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差异,进一步使用RT-PCR法对部分阳性基因进行验证,寻找与口腔白斑恶变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基因芯片实验采用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X线胶片曝光,并用GEArray表达分析配套软件进行完整的芯片数据分析.RT-PCR电泳结果采用凝胶成像系统对部分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然后将其与芯片分析的数据结果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和白斑组织间CTNNB1、GDF15,FKBP8、NF1四个基因的RT-PCR结果,在表达水平上和SupperArray芯片检测方法获得结果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pperArray芯片检测结果提示:口腔白斑发生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特别是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和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关系密切.结论: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口腔白斑的发生机制和标志性基因探针的筛查奠定了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