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81 | 下载17

目的 为了探索病理性凝血血浆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设计内源性凝血接触激活实验,研究促凝性表面诱发的内源性凝血的条件以及诱发的主要因素.方法 本文采用了干净的玻璃珠和硅烷化玻璃珠,从而得到亲水性能不同的促凝颗粒表面,来确定因子Ⅶ的激活与亲水性的关系;利用缓冲液PBS冲洗促凝剂表面,再与乏血小板血浆反应,对比各凝血时间的变化,研究血浆蛋白对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1) 在亲水表面FⅫ-FⅫa的激活表现出特异性,在疏水表面的活化反应相对明显减弱(P<0.0001),FⅫ与疏水促凝剂接触激活获得更多FⅫa;(2) 在疏水表面FⅫ的激活率和产物都是显著衰减,但是活化FⅫ与疏水表面结合紧密(P<0.0001),与蛋白质和疏水表面黏附更紧密的结论一致;(3) FⅫ与500mm2促凝表面在孵育30min时凝血时间和FⅫ的活化产物更为稳定.结论 促凝剂表面能量依赖 "催化潜力"促使FⅫ-FⅫa的激活;凝血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PPP血浆内FⅫ的活化率及活化量在疏水促凝剂表面明显低于亲水性表面;与蛋白质和疏水表面更易吸附活化相反,在含疏水促凝剂表面的全血浆中FⅫ的活化明显比亲水性的慢,从而产生了一种表面能依赖的催化潜力的外观.

作者:许传青;李琦;焦晓阳;庄东红;陈耀文;曾衍钧

来源: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7 年 36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81 | 下载:17
作者:
许传青;李琦;焦晓阳;庄东红;陈耀文;曾衍钧
来源: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7 年 36卷 3期
标签:
接触性诱导凝血 外源途径抑制剂 凝血因子Ⅻ 凝血时间 促凝表面 contact induced blood coagulation inhibitor of extrinsic pathway factor Ⅻa coagulation time procoagulation surface
目的 为了探索病理性凝血血浆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设计内源性凝血接触激活实验,研究促凝性表面诱发的内源性凝血的条件以及诱发的主要因素.方法 本文采用了干净的玻璃珠和硅烷化玻璃珠,从而得到亲水性能不同的促凝颗粒表面,来确定因子Ⅶ的激活与亲水性的关系;利用缓冲液PBS冲洗促凝剂表面,再与乏血小板血浆反应,对比各凝血时间的变化,研究血浆蛋白对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1) 在亲水表面FⅫ-FⅫa的激活表现出特异性,在疏水表面的活化反应相对明显减弱(P<0.0001),FⅫ与疏水促凝剂接触激活获得更多FⅫa;(2) 在疏水表面FⅫ的激活率和产物都是显著衰减,但是活化FⅫ与疏水表面结合紧密(P<0.0001),与蛋白质和疏水表面黏附更紧密的结论一致;(3) FⅫ与500mm2促凝表面在孵育30min时凝血时间和FⅫ的活化产物更为稳定.结论 促凝剂表面能量依赖 "催化潜力"促使FⅫ-FⅫa的激活;凝血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PPP血浆内FⅫ的活化率及活化量在疏水促凝剂表面明显低于亲水性表面;与蛋白质和疏水表面更易吸附活化相反,在含疏水促凝剂表面的全血浆中FⅫ的活化明显比亲水性的慢,从而产生了一种表面能依赖的催化潜力的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