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3 | 下载40

目的:研究脑缺血区水分子扩散运动变化的规律。探讨脑缺血区水分子扩散运动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临床诊断脑缺血或脑梗死患者43 例, 磁共振成像检查距起病6 h之内10例, 7~24 h 12例,2~7 d 7例,8~14 d 8例, 15 d~2个月6例,计算缺血区的水分子扩散速率变化。结果:正常脑灰质区水分子扩散速率为8.61×10-4mm2*s-1。早期缺血区水分子扩散迅速下降为(4.72×10-4+1.51×10-4) mm2*s-1,与对侧相应区的比值为0.55±0.18。随发作与检查间隔延长,水分子扩散速率上升,2~7 d为(5.68×10-4±1.22×10-4) mm2*s-1,比值为0.66±0.14;8~14 d为(9.22×10-4±2.07×10-4) mm2*s-1,比值为1.07±0.24。2个月时扩散值明显升高,与纯水相近, 为(26.42×10-4±9.65×10-4) mm2*s-1。扩散比值与时间呈明显相关(r=0.95, P<0.001) 。ADCv在超早期增加后逐渐下降。结论:超急性期脑缺血区水分子扩散速率下降, 随时间延长扩散值逐渐上升。扩散的各向异性在超早期增加,随病程逐渐下降。DWI可在超急性期(2 h)发现缺血灶的存在,较CT及常规T1、T2WI在脑梗死超早期诊断及演变中更有价值。超早期缺血区水分子扩散变化机制可能是超早期细胞毒性水肿。

作者:韩鸿宾;谢敬霞;付瑜;张燕;肖卫忠;谢汝萍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年 33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3 | 下载:40
作者:
韩鸿宾;谢敬霞;付瑜;张燕;肖卫忠;谢汝萍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年 33卷 2期
标签:
脑缺血/代谢 核磁共振 水/代谢 脑梗塞/诊断 各向异性
目的:研究脑缺血区水分子扩散运动变化的规律。探讨脑缺血区水分子扩散运动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临床诊断脑缺血或脑梗死患者43 例, 磁共振成像检查距起病6 h之内10例, 7~24 h 12例,2~7 d 7例,8~14 d 8例, 15 d~2个月6例,计算缺血区的水分子扩散速率变化。结果:正常脑灰质区水分子扩散速率为8.61×10-4mm2*s-1。早期缺血区水分子扩散迅速下降为(4.72×10-4+1.51×10-4) mm2*s-1,与对侧相应区的比值为0.55±0.18。随发作与检查间隔延长,水分子扩散速率上升,2~7 d为(5.68×10-4±1.22×10-4) mm2*s-1,比值为0.66±0.14;8~14 d为(9.22×10-4±2.07×10-4) mm2*s-1,比值为1.07±0.24。2个月时扩散值明显升高,与纯水相近, 为(26.42×10-4±9.65×10-4) mm2*s-1。扩散比值与时间呈明显相关(r=0.95, P<0.001) 。ADCv在超早期增加后逐渐下降。结论:超急性期脑缺血区水分子扩散速率下降, 随时间延长扩散值逐渐上升。扩散的各向异性在超早期增加,随病程逐渐下降。DWI可在超急性期(2 h)发现缺血灶的存在,较CT及常规T1、T2WI在脑梗死超早期诊断及演变中更有价值。超早期缺血区水分子扩散变化机制可能是超早期细胞毒性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