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43 | 下载9

目的:研究栓塞用微球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出 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明胶微球.考查了明胶(10.0~100.0 g/L)、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33~200 g/L)、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3~10.0 g/L)、表面活性剂Span 80(0.5~1.8 g/L)和引发剂过硫酸铵(1.0~5.0 g/L)等各因素对微球粒径、吸水率和弹性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微球的表面形态,并对微球的红外光谱作了分析.结果:制备的微球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随着明胶、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交联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变大,随着表面活性剂、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吸水率随着明胶、交联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表面活性剂的增加对吸水率的影响不大;弹性随明胶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单体、交联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表面活性剂、引发剂的关系不大.通过综合考虑粒径、吸水率、弹性各影响因素选择的最后反应条件为明胶10.0 g/L、单体100.0 g/L、交联剂6.7 g/L、表面活性剂0.9 g/L、引发剂3.0 g/L,得到的微球平均粒径约为700.0 μm,吸水率为12.4(g/g),弹性(通过微导管最大粒径)为1 600.0 μm; 红外光谱结果证明单体发生了聚合反应,得到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明胶微球.结论:研制出的

作者:周超;周彦菲;范田园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年 39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43 | 下载:9
作者:
周超;周彦菲;范田园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年 39卷 2期
标签:
栓塞,治疗性 水凝胶 微球体 丙烯酰胺 明胶
目的:研究栓塞用微球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出 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明胶微球.考查了明胶(10.0~100.0 g/L)、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33~200 g/L)、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3~10.0 g/L)、表面活性剂Span 80(0.5~1.8 g/L)和引发剂过硫酸铵(1.0~5.0 g/L)等各因素对微球粒径、吸水率和弹性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微球的表面形态,并对微球的红外光谱作了分析.结果:制备的微球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随着明胶、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交联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变大,随着表面活性剂、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吸水率随着明胶、交联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表面活性剂的增加对吸水率的影响不大;弹性随明胶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单体、交联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表面活性剂、引发剂的关系不大.通过综合考虑粒径、吸水率、弹性各影响因素选择的最后反应条件为明胶10.0 g/L、单体100.0 g/L、交联剂6.7 g/L、表面活性剂0.9 g/L、引发剂3.0 g/L,得到的微球平均粒径约为700.0 μm,吸水率为12.4(g/g),弹性(通过微导管最大粒径)为1 600.0 μm; 红外光谱结果证明单体发生了聚合反应,得到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明胶微球.结论:研制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