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8 | 下载118

目的:评估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平面内方法,经外侧肋间入路行胸椎旁阻滞技术的可行性和成功率.方法:选取27例择期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于术前进行胸椎旁阻滞.超声探头置于脊柱旁8 cm左右,平行肋骨长轴在第5肋间隙进行扫描,以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的间隙作为穿刺目标进针,穿刺针到达目标区域后,推注0.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20 mL后置管,在超声下评估导管头端位置是否良好,记录给药后10、20、30 min冷触觉阻滞平面.术后连接镇痛泵经导管持续泵注0.2%罗哌卡因6 mL/h进行镇痛,记录术后1、6、24、48 h冷触觉阻滞平面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1次置管成功率81.48%(22/27),另5例患者分别在第2次置管和第3次置管后成功.给予负荷剂量给药后10、20、30 min冷触觉阻滞平面数中位数分别为2、3、4,术后1、6、24、48 h冷触觉阻滞平面数及疼痛程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5、5、5、4以及1、1、2、2,无患者发生双侧阻滞、气胸及误穿血管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上述外侧肋间入路技术进行胸椎旁阻滞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许挺;李民;田杨;宋金涛;倪诚;郭向阳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年 49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8 | 下载:118
作者:
许挺;李民;田杨;宋金涛;倪诚;郭向阳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年 49卷 1期
标签:
胸外科手术 麻醉,局部 胸椎旁阻滞 超声检查 肋间肌 Thoracic surgical procedures Anesthesia,local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Ultrasonography Intercostal muscles
目的:评估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平面内方法,经外侧肋间入路行胸椎旁阻滞技术的可行性和成功率.方法:选取27例择期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于术前进行胸椎旁阻滞.超声探头置于脊柱旁8 cm左右,平行肋骨长轴在第5肋间隙进行扫描,以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的间隙作为穿刺目标进针,穿刺针到达目标区域后,推注0.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20 mL后置管,在超声下评估导管头端位置是否良好,记录给药后10、20、30 min冷触觉阻滞平面.术后连接镇痛泵经导管持续泵注0.2%罗哌卡因6 mL/h进行镇痛,记录术后1、6、24、48 h冷触觉阻滞平面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1次置管成功率81.48%(22/27),另5例患者分别在第2次置管和第3次置管后成功.给予负荷剂量给药后10、20、30 min冷触觉阻滞平面数中位数分别为2、3、4,术后1、6、24、48 h冷触觉阻滞平面数及疼痛程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5、5、5、4以及1、1、2、2,无患者发生双侧阻滞、气胸及误穿血管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上述外侧肋间入路技术进行胸椎旁阻滞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