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7 | 下载74

目的:观察并比较58S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ano-sized 58S bioactive glass,nano-58S BG)和传统45S5生物活性玻璃(45S5 BG)促进兔顶骨临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在新西兰兔顶骨直径9 mm的贯通临界骨缺损中随机填入nano-58S BG或45S5 BG,空白对照组仅以血凝块充盈骨缺损.组织学切片组于术后4周和8周取材制作切片,HE染色和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后观察;骨荧光磨片组分别于术后第14、28、42天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茜素红、钙黄绿素标记新生骨,8周取材制成硬组织磨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新骨形成范围,Image J软件定量分析.结果:4周时HE染色可见生物活性玻璃与周围组织紧密结合,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nano-58S组和45S5组可见骨缺损边缘和中央均出现新骨,对照组中央未见新生骨;8周时nano-58S组新生骨多于45S5组和对照组,两个BG组新生骨可见与正常颅骨相同的中空结构,对照组新骨未见中空结构.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可见nano-58S组I型胶原分泌量大于45S5组和对照组.骨荧光磨片观察显示术后4~6周和6~8周nano-58S组新骨形成范围分别为(29.4 ±4.48) μm 和(35.3 ±3.74) μm,高于 45S5 组[(13. 43 ±3.44) μm 和(17. 64 ±4. 13) μm]和对照组 [(5.88±2.92) μm和(6.07±3.02) μm,P<0.01]. 结论:58S纳米生物活性

作者:宫玮玉;刘绍清;董艳梅;高学军;陈晓峰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年 50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7 | 下载:74
作者:
宫玮玉;刘绍清;董艳梅;高学军;陈晓峰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年 50卷 1期
标签:
生物活性材料 生物活性玻璃 骨再生 组织工程 Bioactive material Bioactive glass Bone regeneration Tissue engineering
目的:观察并比较58S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ano-sized 58S bioactive glass,nano-58S BG)和传统45S5生物活性玻璃(45S5 BG)促进兔顶骨临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在新西兰兔顶骨直径9 mm的贯通临界骨缺损中随机填入nano-58S BG或45S5 BG,空白对照组仅以血凝块充盈骨缺损.组织学切片组于术后4周和8周取材制作切片,HE染色和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后观察;骨荧光磨片组分别于术后第14、28、42天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茜素红、钙黄绿素标记新生骨,8周取材制成硬组织磨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新骨形成范围,Image J软件定量分析.结果:4周时HE染色可见生物活性玻璃与周围组织紧密结合,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nano-58S组和45S5组可见骨缺损边缘和中央均出现新骨,对照组中央未见新生骨;8周时nano-58S组新生骨多于45S5组和对照组,两个BG组新生骨可见与正常颅骨相同的中空结构,对照组新骨未见中空结构.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可见nano-58S组I型胶原分泌量大于45S5组和对照组.骨荧光磨片观察显示术后4~6周和6~8周nano-58S组新骨形成范围分别为(29.4 ±4.48) μm 和(35.3 ±3.74) μm,高于 45S5 组[(13. 43 ±3.44) μm 和(17. 64 ±4. 13) μm]和对照组 [(5.88±2.92) μm和(6.07±3.02) μm,P<0.01]. 结论:58S纳米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