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3 | 下载104

目的:回顾性评价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后上颌窦内成骨的效果.方法:共纳入上颌后牙区缺牙的患者2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组(A组)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组(B组),同期进行种植,术后30 ~ 50个月常规复查随访,观察上颌窦内成骨情况.结果:共植入了27枚种植体(其中A组13枚,B组14枚),随访时间为40.23(36.20,48.07)个月.A组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为(6.64±1.21) mm,B组RBH为(6.96±1.36) 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9).A组随访时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为(2.20±1.71) mm,B组随访时SBG为1.77(0.94,2.05) 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83).根据随访时种植体尖端附近成骨情况将种植体尖端成骨分为3类,分别为优、良和中.随访时A组有9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B组有8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695).A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9±1.32) mm,B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3 ±0.91) 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98).随访时两组总体的SBG为1.85(1.10,2.20) mm,将两组随访时的SBG分别与多个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其仅与种植体尖端突出于上

作者:王倩;李丹;唐志辉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年 51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3 | 下载:104
作者:
王倩;李丹;唐志辉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年 51卷 5期
标签:
上颌窦底提升术 种植体 窦内成骨高度
目的:回顾性评价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后上颌窦内成骨的效果.方法:共纳入上颌后牙区缺牙的患者2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组(A组)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组(B组),同期进行种植,术后30 ~ 50个月常规复查随访,观察上颌窦内成骨情况.结果:共植入了27枚种植体(其中A组13枚,B组14枚),随访时间为40.23(36.20,48.07)个月.A组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为(6.64±1.21) mm,B组RBH为(6.96±1.36) 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9).A组随访时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为(2.20±1.71) mm,B组随访时SBG为1.77(0.94,2.05) 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83).根据随访时种植体尖端附近成骨情况将种植体尖端成骨分为3类,分别为优、良和中.随访时A组有9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B组有8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695).A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9±1.32) mm,B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3 ±0.91) 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98).随访时两组总体的SBG为1.85(1.10,2.20) mm,将两组随访时的SBG分别与多个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其仅与种植体尖端突出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