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7 | 下载189

目的:探索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无神经功能损害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44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男性74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39.1±13.2)岁.伤椎分布在T12(42例)、L1(72例)和L2(30例),骨折类型为A3(90例)、B1(25例)和B2(29例).根据取出内固定物后末次随访矫正度丢失是否>5°,将患者分为再发后凸组和无再发后凸组,再发后凸组共纳入92例,无再发后凸组共纳入52例.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组间比较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20~113)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对患者影像学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伤椎前缘高度、局部后凸角、伤椎楔形角、Gardner畸形等指标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术后1年随访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形角不再因取钉发生变化,而局部后凸角和Gardner畸形在取钉术后仍出现后凸加重(P<0.05);伤椎上、下椎间盘高度随访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单因素分析可见,再发后凸组和无再发后凸组患者的性别、年龄(36.9岁vs.43.0岁)、上位

作者:侯国进;周方;田耘;姬洪全;张志山;郭琰;吕扬;杨钟玮;张雅文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年 53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7 | 下载:189
作者:
侯国进;周方;田耘;姬洪全;张志山;郭琰;吕扬;杨钟玮;张雅文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年 53卷 1期
标签: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椎弓根螺钉 脊柱后凸 危险因素
目的:探索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无神经功能损害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44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男性74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39.1±13.2)岁.伤椎分布在T12(42例)、L1(72例)和L2(30例),骨折类型为A3(90例)、B1(25例)和B2(29例).根据取出内固定物后末次随访矫正度丢失是否>5°,将患者分为再发后凸组和无再发后凸组,再发后凸组共纳入92例,无再发后凸组共纳入52例.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组间比较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20~113)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对患者影像学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伤椎前缘高度、局部后凸角、伤椎楔形角、Gardner畸形等指标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术后1年随访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形角不再因取钉发生变化,而局部后凸角和Gardner畸形在取钉术后仍出现后凸加重(P<0.05);伤椎上、下椎间盘高度随访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单因素分析可见,再发后凸组和无再发后凸组患者的性别、年龄(36.9岁vs.43.0岁)、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