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72 | 下载1

目的:探讨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2020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vWD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家系调查。采集先证者外周血标本,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法进行ADAMTS1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F8基因分析,并对检出的突变加以验证。结果:先证者为32岁男性,经详细问诊,其长兄年幼时死于鼻腔出血,其父母、余兄弟姐妹及孩子均无出血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示:先证者血小板数量及形态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凝血因子Ⅷ活性、vWF抗原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vWF基因第39、40号外显子缺失突变(EX39~40 DEL)(纯合型),其余突变未检出。结论:vWF基因的EX39~40 DEL可能是导致该家系发生遗传性vWD的生物遗传学基础。

作者:王阳;刘扬;张志华;王英南;郝长来;王丽红

来源:白血病·淋巴瘤 2021 年 30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72 | 下载:1
作者:
王阳;刘扬;张志华;王英南;郝长来;王丽红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2021 年 30卷 12期
标签:
血管性血友病疾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序列缺失 遗传性疾病 系谱
目的:探讨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2020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vWD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家系调查。采集先证者外周血标本,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法进行ADAMTS1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F8基因分析,并对检出的突变加以验证。结果:先证者为32岁男性,经详细问诊,其长兄年幼时死于鼻腔出血,其父母、余兄弟姐妹及孩子均无出血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示:先证者血小板数量及形态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凝血因子Ⅷ活性、vWF抗原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vWF基因第39、40号外显子缺失突变(EX39~40 DEL)(纯合型),其余突变未检出。结论:vWF基因的EX39~40 DEL可能是导致该家系发生遗传性vWD的生物遗传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