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8 | 下载8

目的 探讨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紧贴骨结构的血管模型,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1)未注射对比剂螺旋扫描20次,球管曝光时间为2.1 s,扫描间隔时间分别为1.9、3.9、5.9、7.9、9.9、11.9、13.9、15.9、17.9、19.9、2.9、4.9、6.9、8.9、10.9、3.0、4.0、5.0、6.0、7.0 s.(2)注射对比剂后螺旋扫描10次,扫描间隔时间分别为9.9、11.9、13.9、15.9、17.9、10.9、12.9、11.0、12.0、13.0 s,其余扫描参数同(1).减影后数据行3D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重组,评价减影后图像质量、测量减影后全幅图像CT值、记录球管曝光角度差.结果 注射对比剂前、后同步扫描15次,减影后图像质量均为Ⅰ级,非同步扫描15次,减影后图像质量Ⅰ级2次、Ⅱ级12次、Ⅲ级1次;20次未注射对比剂减影后图像CT值比较,非同步扫描减影后图像CT值均数大于同步扫描;同步扫描的球管曝光角度差均数明显小于非同步扫描.结论 同步扫描保证球管曝光的起始位置相同,明显提高了VCTDSA减影后的图像质量.

作者:吴奇华;张丽娟;杨仕海;吕发金

来源:重庆医学 2011 年 40卷 1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8 | 下载:8
作者:
吴奇华;张丽娟;杨仕海;吕发金
来源:
重庆医学 2011 年 40卷 19期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 探讨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紧贴骨结构的血管模型,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1)未注射对比剂螺旋扫描20次,球管曝光时间为2.1 s,扫描间隔时间分别为1.9、3.9、5.9、7.9、9.9、11.9、13.9、15.9、17.9、19.9、2.9、4.9、6.9、8.9、10.9、3.0、4.0、5.0、6.0、7.0 s.(2)注射对比剂后螺旋扫描10次,扫描间隔时间分别为9.9、11.9、13.9、15.9、17.9、10.9、12.9、11.0、12.0、13.0 s,其余扫描参数同(1).减影后数据行3D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重组,评价减影后图像质量、测量减影后全幅图像CT值、记录球管曝光角度差.结果 注射对比剂前、后同步扫描15次,减影后图像质量均为Ⅰ级,非同步扫描15次,减影后图像质量Ⅰ级2次、Ⅱ级12次、Ⅲ级1次;20次未注射对比剂减影后图像CT值比较,非同步扫描减影后图像CT值均数大于同步扫描;同步扫描的球管曝光角度差均数明显小于非同步扫描.结论 同步扫描保证球管曝光的起始位置相同,明显提高了VCTDSA减影后的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