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7 | 下载36

目的:探讨20‐羟二十烷花生四烯酸(20‐HETE)在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大鼠离体心脏通过Langendorff装置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脏缺血35 min再灌注40 min。缺血前10 min开始分别灌流HET0016(1μmol/L)及不同浓度的20‐HETE(10、30、50 nmol/L),直至整个缺血再灌注结束。通过Powerlab/8P系统实时记录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梗死面积采用TTC染色法测定;活性氧簇(ROS)及蛋白质羰基化水平分别使用DHE荧光探针法和DNPH法检测。结果灌流液中使用 HET0016显著改善了缺血诱导的心肌收缩力的下降,抑制20‐HETE的生成后,减少了心肌梗死面积的发生(P<0.05);而灌流液中外源性加入20‐HETE后加重了心肌再灌注后损伤(P<0.05)。同时,HET0016明显降低了再灌注后ROS的生成及蛋白质过氧化,而加入20‐HETE后显著促进了ROS生成和蛋白质过氧化(P<0.05)。结论20‐HETE通过增加ROS生成导致蛋白质过氧化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韩勇;郭立荣;孔德营;蒋慧;田虹

来源:重庆医学 2015 年 3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7 | 下载:36
作者:
韩勇;郭立荣;孔德营;蒋慧;田虹
来源:
重庆医学 2015 年 32期
标签:
花生四烯酸类 再灌注损伤 活性氧 蛋白质羰基化 arachidonic acids reperfusion injur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tein carbonylation
目的:探讨20‐羟二十烷花生四烯酸(20‐HETE)在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大鼠离体心脏通过Langendorff装置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脏缺血35 min再灌注40 min。缺血前10 min开始分别灌流HET0016(1μmol/L)及不同浓度的20‐HETE(10、30、50 nmol/L),直至整个缺血再灌注结束。通过Powerlab/8P系统实时记录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梗死面积采用TTC染色法测定;活性氧簇(ROS)及蛋白质羰基化水平分别使用DHE荧光探针法和DNPH法检测。结果灌流液中使用 HET0016显著改善了缺血诱导的心肌收缩力的下降,抑制20‐HETE的生成后,减少了心肌梗死面积的发生(P<0.05);而灌流液中外源性加入20‐HETE后加重了心肌再灌注后损伤(P<0.05)。同时,HET0016明显降低了再灌注后ROS的生成及蛋白质过氧化,而加入20‐HETE后显著促进了ROS生成和蛋白质过氧化(P<0.05)。结论20‐HETE通过增加ROS生成导致蛋白质过氧化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