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84

目的 通过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原始图像分别构建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用三维模型评估CTA及MRA对腹盆腔血管显示的差异.方法 采集25例健康青年女性的CTA及MRA原始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分别构建腹盆腔动静脉血管的三维模型,观察两类模型中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子宫动脉、闭孔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及其分支、阴部内动脉、骶正中动静脉、卵巢动静脉、骶前静脉丛的重建情况.并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两类模型中上述血管显示率是否有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对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子宫动脉几乎均能达到100%显示,CTA模型对于左右闭孔动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2 9、80%、44%、32%;MRA模型则分别是84%、72%、36%、44%,二者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508、P=0.564、P=0.382).对于骶前静脉丛,包括骶1横静脉、骶2横静脉、骶3横静脉、骶4横静脉,25例CT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4%、8%、0%、4%;而MR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76%、92%、96%、44%,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结论 基于三维模型的观察,MRA对于腹盆腔四级血管的显示率与C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MRA对于骶前血

作者:陈春林;陈兰;刘萍;唐雷;陈斌;李彩霞;段慧;唐连;陈硕臻

来源:重庆医学 2016 年 45卷 3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84
作者:
陈春林;陈兰;刘萍;唐雷;陈斌;李彩霞;段慧;唐连;陈硕臻
来源:
重庆医学 2016 年 45卷 33期
标签: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腹盆腔血管 三维模型 MRA, CTA pelvic and abdominal blood vessels 3D models
目的 通过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原始图像分别构建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用三维模型评估CTA及MRA对腹盆腔血管显示的差异.方法 采集25例健康青年女性的CTA及MRA原始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分别构建腹盆腔动静脉血管的三维模型,观察两类模型中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子宫动脉、闭孔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及其分支、阴部内动脉、骶正中动静脉、卵巢动静脉、骶前静脉丛的重建情况.并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两类模型中上述血管显示率是否有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对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子宫动脉几乎均能达到100%显示,CTA模型对于左右闭孔动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2 9、80%、44%、32%;MRA模型则分别是84%、72%、36%、44%,二者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508、P=0.564、P=0.382).对于骶前静脉丛,包括骶1横静脉、骶2横静脉、骶3横静脉、骶4横静脉,25例CT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4%、8%、0%、4%;而MR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76%、92%、96%、44%,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结论 基于三维模型的观察,MRA对于腹盆腔四级血管的显示率与C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MRA对于骶前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