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6 | 下载0

目的:运用头颈部CTA对茎突的解剖进行研究。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例进行头颈部CTA检查的受试者,年龄范围21~82岁,平均年龄(57.38±9.99)岁。根据受试者年龄进行分组,A组<60岁,B组≥60岁。将原始数据传入GE AW 4.5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观察颞骨茎突的形态,并分型;测量茎突的长度、内倾角、前倾角及茎突尖端与颈内外动脉之间的最短距离。结果:197例受试者茎突平均长度约为26.79 mm,内倾角约为21.07°,前倾角约为25.03°,茎突尖端与颈内动脉最短距离均值约为6.26 mm,与颈外动脉最短距离均值约为4.15 mm;茎突尖端与颈外动脉最短距离为0的有44个,占总数的11.2%。双侧茎突长度、内倾角、茎突尖端与颈外动脉最短距离及右侧前倾角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倾角、茎突尖端与颈外动脉最短距离左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茎突分为4型,各型的比例分别为:完整型(71.75%),发育不良型(22.75%),分节型(4.25%)及未发育型(1.25%)。结论:头颈部CTA不仅能显示茎突的形态、测量茎突的长度、内倾角及前倾角,更能清晰显示茎突与颈内外动脉之间的关系,测量茎突尖端与动脉之间的最短距离,对临床诊断及治疗茎突相关疾病有一

作者:陈忠强;陈军;汪军;张波;谢鹏;陈顺新

来源: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6 年 25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6 | 下载:0
作者:
陈忠强;陈军;汪军;张波;谢鹏;陈顺新
来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6 年 25卷 5期
标签:
茎突 CT血管成像 三维重建 CT 解剖 styloid process CT angi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atomy
目的:运用头颈部CTA对茎突的解剖进行研究。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例进行头颈部CTA检查的受试者,年龄范围21~82岁,平均年龄(57.38±9.99)岁。根据受试者年龄进行分组,A组<60岁,B组≥60岁。将原始数据传入GE AW 4.5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观察颞骨茎突的形态,并分型;测量茎突的长度、内倾角、前倾角及茎突尖端与颈内外动脉之间的最短距离。结果:197例受试者茎突平均长度约为26.79 mm,内倾角约为21.07°,前倾角约为25.03°,茎突尖端与颈内动脉最短距离均值约为6.26 mm,与颈外动脉最短距离均值约为4.15 mm;茎突尖端与颈外动脉最短距离为0的有44个,占总数的11.2%。双侧茎突长度、内倾角、茎突尖端与颈外动脉最短距离及右侧前倾角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倾角、茎突尖端与颈外动脉最短距离左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茎突分为4型,各型的比例分别为:完整型(71.75%),发育不良型(22.75%),分节型(4.25%)及未发育型(1.25%)。结论:头颈部CTA不仅能显示茎突的形态、测量茎突的长度、内倾角及前倾角,更能清晰显示茎突与颈内外动脉之间的关系,测量茎突尖端与动脉之间的最短距离,对临床诊断及治疗茎突相关疾病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