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50 | 下载225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 000~1/400.ADPKD致病基因有2个:PKD1和PKD2,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被克隆.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致病基因表达产物,即多囊蛋白1和多囊蛋白2的结构与功能、亚细胞定位,纤毛在多囊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多囊蛋白与血管异常的关系,用影像学方法评价多囊肾病进展,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延缓多囊肾病进展以及其他新的诊疗措施等方面.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ADPKD的分子发病机制,为临床彻底治愈ADPKD奠定基础.

作者:梅长林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 年 24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50 | 下载:225
作者:
梅长林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 年 24卷 1期
标签:
多囊肾病,常染色体显性 多囊蛋白 纤毛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 000~1/400.ADPKD致病基因有2个:PKD1和PKD2,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被克隆.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致病基因表达产物,即多囊蛋白1和多囊蛋白2的结构与功能、亚细胞定位,纤毛在多囊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多囊蛋白与血管异常的关系,用影像学方法评价多囊肾病进展,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延缓多囊肾病进展以及其他新的诊疗措施等方面.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ADPKD的分子发病机制,为临床彻底治愈ADPKD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