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88 | 下载69

目的:评价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治疗前后局部皮温的变化,及其与手术治疗效果之间的联系.方法:从2002年9月至2006年4月,在22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使用WMY-01型数字温度计,于周围血管缝扎和瘤体栓塞等手术治疗前、后对病灶区皮肤温度进行测定,并取对侧或邻近正常部位的皮温作对照;同时应用彩超检测手术治疗前、后瘤体内血流充盈和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手术治疗后病灶区皮肤表面平均温度为(34.76±0.63)℃,较手术前的(35.58±0.68)℃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后的皮肤温度仍高于正常皮肤温度(34.23±0.83)℃(P<0.05).彩超血流图显示,治疗前22例患者瘤体内血流充盈状况均为3级,治疗后为0级1例、1级14例、2级6例、3级1例,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80.86±6.97) cm/s降至术后的(50.72±5.85) cm/s(P<0.01).结论: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皮肤温度于手术治疗后可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皮肤.瘤体表面皮肤温度下降可作为判断手术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作者:廖洪跃;欧阳天祥;姥义;李军辉;刘军;张敬德;陈江萍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6 年 27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88 | 下载:69
作者:
廖洪跃;欧阳天祥;姥义;李军辉;刘军;张敬德;陈江萍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6 年 27卷 11期
标签:
动静脉畸形 皮肤温度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目的:评价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治疗前后局部皮温的变化,及其与手术治疗效果之间的联系.方法:从2002年9月至2006年4月,在22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使用WMY-01型数字温度计,于周围血管缝扎和瘤体栓塞等手术治疗前、后对病灶区皮肤温度进行测定,并取对侧或邻近正常部位的皮温作对照;同时应用彩超检测手术治疗前、后瘤体内血流充盈和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手术治疗后病灶区皮肤表面平均温度为(34.76±0.63)℃,较手术前的(35.58±0.68)℃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后的皮肤温度仍高于正常皮肤温度(34.23±0.83)℃(P<0.05).彩超血流图显示,治疗前22例患者瘤体内血流充盈状况均为3级,治疗后为0级1例、1级14例、2级6例、3级1例,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80.86±6.97) cm/s降至术后的(50.72±5.85) cm/s(P<0.01).结论: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皮肤温度于手术治疗后可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皮肤.瘤体表面皮肤温度下降可作为判断手术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