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5 | 下载106

目的 评估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长期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DT+规律抗凝(治疗组)40例,同期单纯规律抗凝(对照组)40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大、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Villalta评分、PTS发生率、髂-骨静脉通畅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大、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明显小于治疗前,治疗组肢体肿胀症状缓解更明显.随访结果显示,Villalta评分:对照组(5.22±0.71)分高于治疗组(3.26±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TS发生率为45.00%(18/40),高于治疗组27.50% (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股静脉通畅率治疗组97.43%,高于对照组9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联合规律抗凝治疗DVT,疗效确切、可以减少PTS的发生.

作者:马涛;杨植;张青云;陈磊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年 40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5 | 下载:106
作者:
马涛;杨植;张青云;陈磊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年 40卷 3期
标签: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导管接触溶栓 抗凝
目的 评估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长期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DT+规律抗凝(治疗组)40例,同期单纯规律抗凝(对照组)40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大、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Villalta评分、PTS发生率、髂-骨静脉通畅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大、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明显小于治疗前,治疗组肢体肿胀症状缓解更明显.随访结果显示,Villalta评分:对照组(5.22±0.71)分高于治疗组(3.26±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TS发生率为45.00%(18/40),高于治疗组27.50% (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股静脉通畅率治疗组97.43%,高于对照组9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联合规律抗凝治疗DVT,疗效确切、可以减少PTS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