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斑鲆属(Pseudorhombus,Bleeker,1862)隶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s)牙鲆科(Paralichthyidae),根据Eschmeyer's Catalog of Fishes记录有效种类有25种;根据李思忠等(1995)的《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 鲽形目》记载,目前在中国大陆海域有标本记录的有11种.本研究在2007年到2021年在海南的文昌、陵水和三亚分别采集到了 9尾有眼侧有5个眼状斑纹的标本,并和该属25种鱼类的原始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比对结果发现,该样品符合Amaoka(1969)定名的卷眼斑鲆(P.oculocirris Amaoka,1969)形态特征.该种类目前只在日本和越南有报道,本研究是首次在中国大陆海域采集,故为新记录种.本研究结合卷眼斑鲆原始描述、相关文献和采集到的9尾标本的形态特征对该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再描述,并首次提供了线粒体分子条形码(GenBank登录号为OL307681、OL307682和OL307683).该种的主要形态特征为背鳍65-76;臀鳍50-57;有眼侧胸鳍11-13,无眼侧胸鳍10-12;尾鳍条2+13+2;第一鳃弓鳃耙4-7+17-20;侧线鳞71-82;脊椎骨10+26=36;背鳍前边几个鳍条稍长且基部只有1/5-1/3连有鳍膜,下眼上缘具有指状皮突.本研究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该种的分布范围和提供了种类鉴定的分子依据,本报道将会为牙鲆科鱼类生物多样性和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孔晓瑜;刘高康

来源:动物学杂志 2022 年 57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孔晓瑜;刘高康
来源:
动物学杂志 2022 年 57卷 4期
标签:
鲽形目 斑鲆属 COI条形码 形态特征
斑鲆属(Pseudorhombus,Bleeker,1862)隶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s)牙鲆科(Paralichthyidae),根据Eschmeyer's Catalog of Fishes记录有效种类有25种;根据李思忠等(1995)的《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 鲽形目》记载,目前在中国大陆海域有标本记录的有11种.本研究在2007年到2021年在海南的文昌、陵水和三亚分别采集到了 9尾有眼侧有5个眼状斑纹的标本,并和该属25种鱼类的原始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比对结果发现,该样品符合Amaoka(1969)定名的卷眼斑鲆(P.oculocirris Amaoka,1969)形态特征.该种类目前只在日本和越南有报道,本研究是首次在中国大陆海域采集,故为新记录种.本研究结合卷眼斑鲆原始描述、相关文献和采集到的9尾标本的形态特征对该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再描述,并首次提供了线粒体分子条形码(GenBank登录号为OL307681、OL307682和OL307683).该种的主要形态特征为背鳍65-76;臀鳍50-57;有眼侧胸鳍11-13,无眼侧胸鳍10-12;尾鳍条2+13+2;第一鳃弓鳃耙4-7+17-20;侧线鳞71-82;脊椎骨10+26=36;背鳍前边几个鳍条稍长且基部只有1/5-1/3连有鳍膜,下眼上缘具有指状皮突.本研究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该种的分布范围和提供了种类鉴定的分子依据,本报道将会为牙鲆科鱼类生物多样性和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