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1 | 下载11

目的从应用解剖学入手,量化和微创化研究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及技术改进. 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头颅标本进行颞骨岩部前表面显微结构的横断面观察,测量相关数据;对3具(6侧)头颅标本模拟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进行入路全程解剖观察,在微创化基础上探求扩大手术显露范围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结果 (1)形成带血管蒂颞肌-筋膜瓣,供重建颅底用,减少术后脑脊液漏.(2)确定棘孔、半月节压迹、弓状隆起(AE)为入路重要路标,测量AE与岩嵴的交点-半月节压迹的距离为22.15±1.48 mm,外展神经-半月节压迹4.50±0.36 mm.(3)磨除卵圆孔前外缘骨质,切开下颌神经鞘膜和半月节硬膜间腔,使中颅底内侧硬膜充分脱离前岩骨,扩大手术暴露.(4)结扎岩上窦内侧,硬膜切口呈双"T"形,扩大岩尖区及桥小脑角硬膜内结构的显露范围. 结论确定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的重要路标,明确安全切除颞骨岩部前部及岩尖区骨质的范围,并对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提出改进方法.

作者:吴喜跃;何理盛;康德智;陈陆馗

来源: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 年 37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1 | 下载:11
作者:
吴喜跃;何理盛;康德智;陈陆馗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 年 37卷 1期
标签:
颅窝,后 解剖学,局部 显微外科手术 颞骨岩部
目的从应用解剖学入手,量化和微创化研究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及技术改进. 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头颅标本进行颞骨岩部前表面显微结构的横断面观察,测量相关数据;对3具(6侧)头颅标本模拟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进行入路全程解剖观察,在微创化基础上探求扩大手术显露范围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结果 (1)形成带血管蒂颞肌-筋膜瓣,供重建颅底用,减少术后脑脊液漏.(2)确定棘孔、半月节压迹、弓状隆起(AE)为入路重要路标,测量AE与岩嵴的交点-半月节压迹的距离为22.15±1.48 mm,外展神经-半月节压迹4.50±0.36 mm.(3)磨除卵圆孔前外缘骨质,切开下颌神经鞘膜和半月节硬膜间腔,使中颅底内侧硬膜充分脱离前岩骨,扩大手术暴露.(4)结扎岩上窦内侧,硬膜切口呈双"T"形,扩大岩尖区及桥小脑角硬膜内结构的显露范围. 结论确定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的重要路标,明确安全切除颞骨岩部前部及岩尖区骨质的范围,并对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提出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