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5 | 下载0

目的 研究新型光敏剂五聚赖氨酸-2-羰基酞菁锌(ZnPc-(Lys)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从BSA角度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荧光猝灭实验探讨ZnPc-(Lys)5与BSA相互作用的猝灭机制、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从ZnPc-(Lys)5角度采用胶束荧光增敏法测定ZnPc-(Lys)5浓度通过Scatchard方程计算ZnPc-(Lys)5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 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ZnPc-(Lys)5对BSA的荧光有强烈的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主要是静态猝灭形成基态配合物.不同温度(298,303,308,313,318 K)的结合常数K1分别为12.1×104 L/mol,7.69×104 L/mol,6.12×104 L/mol,4.57×104 L/mol,3.76×104 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3,1.02,1.07,1.13,1.17.Scatchard方程计算出298 K结合常数K2为1.557×105 L/mol,结合位点数位1.07.结论 从两个方面计算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基本一致, ZnPc-(Lys)5与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通过形成基态配合物的方式相互作用,进入血清白蛋白中1个结合位点.

作者:李春艳;阮冠宇;单丽;陈锦灿;黄明东

来源: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0 年 44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5 | 下载:0
作者:
李春艳;阮冠宇;单丽;陈锦灿;黄明东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0 年 44卷 4期
标签:
光敏感药 光谱法,荧光 分光光度法,紫外线 锌 聚赖氨酸 吲哚类 血清白蛋白,牛
目的 研究新型光敏剂五聚赖氨酸-2-羰基酞菁锌(ZnPc-(Lys)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从BSA角度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荧光猝灭实验探讨ZnPc-(Lys)5与BSA相互作用的猝灭机制、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从ZnPc-(Lys)5角度采用胶束荧光增敏法测定ZnPc-(Lys)5浓度通过Scatchard方程计算ZnPc-(Lys)5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 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ZnPc-(Lys)5对BSA的荧光有强烈的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主要是静态猝灭形成基态配合物.不同温度(298,303,308,313,318 K)的结合常数K1分别为12.1×104 L/mol,7.69×104 L/mol,6.12×104 L/mol,4.57×104 L/mol,3.76×104 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3,1.02,1.07,1.13,1.17.Scatchard方程计算出298 K结合常数K2为1.557×105 L/mol,结合位点数位1.07.结论 从两个方面计算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基本一致, ZnPc-(Lys)5与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通过形成基态配合物的方式相互作用,进入血清白蛋白中1个结合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