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1 | 下载26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成人各运动相关脑区激活程度和方法的差异,探讨急性期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变化的模式.方法:对12例基底节区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与之相匹配的12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食指被动运动BOLD-fMRI检查,然后应用SPM对功能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并选取初级感觉运动区(SM1)、次级感觉运动区(SM2)、运动前区(PM)、补充运动区(SMA)、扣带回运动区(CMA)及小脑作为兴趣区,观察两组受试者各运动相关脑区的激活情况,并对对侧SM1区的激活体积、激活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主要激活对侧SM1区(激活体积中位数1006 k,四分位间距1142 k,激活率100

作者:黄穗乔;胡涛;陈志光;钟镜连;肖芳;袁小平

来源:放射学实践 2010 年 25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1 | 下载:26
作者:
黄穗乔;胡涛;陈志光;钟镜连;肖芳;袁小平
来源:
放射学实践 2010 年 25卷 3期
标签:
脑卒中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被动运动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成人各运动相关脑区激活程度和方法的差异,探讨急性期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变化的模式.方法:对12例基底节区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与之相匹配的12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食指被动运动BOLD-fMRI检查,然后应用SPM对功能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并选取初级感觉运动区(SM1)、次级感觉运动区(SM2)、运动前区(PM)、补充运动区(SMA)、扣带回运动区(CMA)及小脑作为兴趣区,观察两组受试者各运动相关脑区的激活情况,并对对侧SM1区的激活体积、激活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主要激活对侧SM1区(激活体积中位数1006 k,四分位间距1142 k,激活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