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51 | 下载276

目的 比较3 μg右旋美托咪啶对5 mg/mL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并以单纯罗哌卡因作对照,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以蛛网膜下腔阻滞作为麻醉方式行下肢手术时间<2 h的患者3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罗哌卡因组(R组)、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采用25G铅笔头型穿刺针经L2-3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将5 mg/mL罗哌卡因3.5 mL或5 mg/mL罗哌卡因和3 μg右旋美托咪啶混合液3.5 mL,匀速(至少10 s)注入蛛网膜下腔,患者翻转至仰卧位评估员将在药物注入后1、3、5、10、15、20、25和30 min时对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进行评估和记录.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似(P>0.05);麻醉后D组感觉阻滞达体表平面T10的起效时间(中位数)为1 min,R组为10 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D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为258.0 min,而R组为211.0 min,两组间的差值为 47 min;D组感觉阻滞达体表平面T10的维持时间显著比R组长(P=0.012);不良反应D组寒战发生率(46.7

作者:黄希照;佘守章;胡祖荣;许学兵;陈祥楠;贾杰

来源:广东医学 2010 年 31卷 1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51 | 下载:276
作者:
黄希照;佘守章;胡祖荣;许学兵;陈祥楠;贾杰
来源:
广东医学 2010 年 31卷 19期
标签:
蛛网膜下腔阻滞 罗哌卡因 右旋美托咪啶
目的 比较3 μg右旋美托咪啶对5 mg/mL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并以单纯罗哌卡因作对照,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以蛛网膜下腔阻滞作为麻醉方式行下肢手术时间<2 h的患者3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罗哌卡因组(R组)、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采用25G铅笔头型穿刺针经L2-3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将5 mg/mL罗哌卡因3.5 mL或5 mg/mL罗哌卡因和3 μg右旋美托咪啶混合液3.5 mL,匀速(至少10 s)注入蛛网膜下腔,患者翻转至仰卧位评估员将在药物注入后1、3、5、10、15、20、25和30 min时对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进行评估和记录.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似(P>0.05);麻醉后D组感觉阻滞达体表平面T10的起效时间(中位数)为1 min,R组为10 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D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为258.0 min,而R组为211.0 min,两组间的差值为 47 min;D组感觉阻滞达体表平面T10的维持时间显著比R组长(P=0.012);不良反应D组寒战发生率(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