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3 | 下载120

目的:探讨抗痫治疗对睡眠相关性癫痫患儿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按全面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类型分别选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3例癫痫患儿进行规范的抗痫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全夜自然睡眠多导监测并分析其结果,评价治疗前后各睡眠参数的差异。结果52例患儿顺利完成追踪复查,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的入睡后觉醒时间有减少,Ⅰ期睡眠时间及Ⅲ+Ⅳ期睡眠时间有所增加,而Ⅱ期睡眠时间相应减少,尤其在显效患儿中更为明显( P<0.05)。此外发现,无论效差者还是显效者,睡眠相关性癫痫患儿的入睡潜伏期、REM潜伏期以及REM睡眠时间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痫有效治疗能一定程度改善睡眠相关性癫痫患儿的睡眠结构紊乱,对合并存在的临床睡眠障碍,或许不需要过早地考虑使用镇静安眠药。

作者:叶红涛;杨玉先;魏统国;石玉良;钟伟

来源:广东医学 2014 年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3 | 下载:120
作者:
叶红涛;杨玉先;魏统国;石玉良;钟伟
来源:
广东医学 2014 年 8期
标签:
癫痫 睡眠结构 睡眠相关性癫痫 儿童 多导睡眠图
目的:探讨抗痫治疗对睡眠相关性癫痫患儿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按全面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类型分别选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3例癫痫患儿进行规范的抗痫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全夜自然睡眠多导监测并分析其结果,评价治疗前后各睡眠参数的差异。结果52例患儿顺利完成追踪复查,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的入睡后觉醒时间有减少,Ⅰ期睡眠时间及Ⅲ+Ⅳ期睡眠时间有所增加,而Ⅱ期睡眠时间相应减少,尤其在显效患儿中更为明显( P<0.05)。此外发现,无论效差者还是显效者,睡眠相关性癫痫患儿的入睡潜伏期、REM潜伏期以及REM睡眠时间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痫有效治疗能一定程度改善睡眠相关性癫痫患儿的睡眠结构紊乱,对合并存在的临床睡眠障碍,或许不需要过早地考虑使用镇静安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