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1 | 下载270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原菌分布情况,探讨细菌感染在该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组织块、脓液、分泌物等标本,经培养分离后再鉴定,并用 K -B 法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190例患者中,66例患者标本提示细菌阳性,阳性率为34.8%。其中49例分离出棒状杆菌,占74.2%(49/66),以水生棒状杆菌、微小棒状杆菌为主。通过延长培养时间、改善培养条件、留取脓肿周围组织等方式,棒状杆菌阳性率逐年升高。此外培养阳性率较多的细菌还有表皮葡萄球菌11例(16.7%),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3.0%),铜绿假单胞菌2例(3.0%)。结论棒状杆菌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发病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研究棒状杆菌的致病机制,对该病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晓雁;佟琳;罗强;徐飚;赖米林;王蕾

来源:广东医学 2016 年 37卷 1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1 | 下载:270
作者:
刘晓雁;佟琳;罗强;徐飚;赖米林;王蕾
来源:
广东医学 2016 年 37卷 16期
标签: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病原菌 棒状杆菌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原菌分布情况,探讨细菌感染在该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组织块、脓液、分泌物等标本,经培养分离后再鉴定,并用 K -B 法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190例患者中,66例患者标本提示细菌阳性,阳性率为34.8%。其中49例分离出棒状杆菌,占74.2%(49/66),以水生棒状杆菌、微小棒状杆菌为主。通过延长培养时间、改善培养条件、留取脓肿周围组织等方式,棒状杆菌阳性率逐年升高。此外培养阳性率较多的细菌还有表皮葡萄球菌11例(16.7%),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3.0%),铜绿假单胞菌2例(3.0%)。结论棒状杆菌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发病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研究棒状杆菌的致病机制,对该病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