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18 | 下载64

目的:观察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套管外口使用多层纱布覆盖的保护效果.方法:40个培养皿分为1、2、3层纱布覆盖组及未覆盖组,每组10个,置同一病房同一平面24 h后进行48 h细菌培养,比较各组菌落数,以观察不同层数纱布对空气中细菌的滤过效果.选择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睡翻身床和悬浮床患者18例,用2层无菌纱布覆盖于气管套管外口,给氧管、湿化管穿过纱布网眼插入气管套管内,24 h后改用3层无菌纱布.以橡皮筋单圈或双圈捆绑将纱布和给氧管、湿化管固定在气管套管上,比较不同体位时橡皮筋单、双圈固定各层纱布和管道的牢固性,以及在仰卧位、自主呼吸情况下,2层或3层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外口后3~24 h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3、2、1层纱布覆盖及无纱布覆盖的培养皿内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7.6±2.0)株、(47.0±2.8)株、(60.4±3.3)株和(117.3±4.3)株,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橡皮筋单圈固定的各层纱布及管道仅在仰(侧)卧位且无咳嗽时不脱落.橡皮筋双圈固定纱布和管道在仰、侧、俯卧位伴用力咳嗽时均不脱落.2层或3层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外口,患者血气指标稳定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橡皮筋双圈固定纱

作者:童亚林;朱金红;冯小艳

来源:感染、炎症、修复 2007 年 8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18 | 下载:64
作者:
童亚林;朱金红;冯小艳
来源:
感染、炎症、修复 2007 年 8卷 4期
标签:
烧伤 吸入性损伤 气管切开 气管套管外口保护
目的:观察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套管外口使用多层纱布覆盖的保护效果.方法:40个培养皿分为1、2、3层纱布覆盖组及未覆盖组,每组10个,置同一病房同一平面24 h后进行48 h细菌培养,比较各组菌落数,以观察不同层数纱布对空气中细菌的滤过效果.选择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睡翻身床和悬浮床患者18例,用2层无菌纱布覆盖于气管套管外口,给氧管、湿化管穿过纱布网眼插入气管套管内,24 h后改用3层无菌纱布.以橡皮筋单圈或双圈捆绑将纱布和给氧管、湿化管固定在气管套管上,比较不同体位时橡皮筋单、双圈固定各层纱布和管道的牢固性,以及在仰卧位、自主呼吸情况下,2层或3层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外口后3~24 h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3、2、1层纱布覆盖及无纱布覆盖的培养皿内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7.6±2.0)株、(47.0±2.8)株、(60.4±3.3)株和(117.3±4.3)株,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橡皮筋单圈固定的各层纱布及管道仅在仰(侧)卧位且无咳嗽时不脱落.橡皮筋双圈固定纱布和管道在仰、侧、俯卧位伴用力咳嗽时均不脱落.2层或3层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外口,患者血气指标稳定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橡皮筋双圈固定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