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7 | 下载3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I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41例作为对照,分别检测两组病人的Hs-c、FIB和相关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rouse积分,比较两组病人所检测指标的不同.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Hs-c、FIB、脂蛋白(a)、IMT、Crouse积分较非脑梗死组明显增高,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Hs-c、IMT与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导致脑梗死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Hs-c、FIB、脂蛋白(a)血浓度的增加可导致IMT增加,Crouse积分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颈动脉脉粥样硬化斑决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江显萍;陈建华

来源:贵州医药 2012 年 36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7 | 下载:32
作者:
江显萍;陈建华
来源:
贵州医药 2012 年 36卷 4期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I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41例作为对照,分别检测两组病人的Hs-c、FIB和相关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rouse积分,比较两组病人所检测指标的不同.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Hs-c、FIB、脂蛋白(a)、IMT、Crouse积分较非脑梗死组明显增高,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Hs-c、IMT与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导致脑梗死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Hs-c、FIB、脂蛋白(a)血浓度的增加可导致IMT增加,Crouse积分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颈动脉脉粥样硬化斑决稳定性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