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8 | 下载134

目的 基于流固耦合(FSI)分析不同级别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病人的流体力学分布特点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VBD病人34例,均行头颈CT血管成像(CTA)及MRI检查,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5~80岁,平均(62.1±12.3)岁.按照Smoker分级标准,将VBD分为0、1、2、3级,并将病人头颈CTA的原始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之后调入力学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中进行分析,选择壁面剪切力(WSS)、壁面压力(WP)、血流速度为输出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级别VBD组间血流参数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和回归分析评价血流参数与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VBD级别的升高,基底动脉小弯侧WSS、小弯侧血流速度、大弯侧WP的数值趋于降低(均P<0.05);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P=0.02).小弯侧WSS、小弯侧血流速度、大弯侧WP与脑梗死发生分别呈负相关(r分别为-0.70、-0.58、-0.78,均P<0.05);回归R2分别为0.50、0.63、0.62.结论 基于FSI分析可以观察不同级别VBD的流体力学特点,并且提供VBD发展的理论依据.随着VBD级别升高,流体力学参数与后循环脑梗死呈负相关.

作者:李建伟;宋金玉;纪盛章;郑珺

来源: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8 年 41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8 | 下载:134
作者:
李建伟;宋金玉;纪盛章;郑珺
来源: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8 年 41卷 4期
标签:
流固耦合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壁面剪切力 壁面压力 血流速度 脑梗死
目的 基于流固耦合(FSI)分析不同级别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病人的流体力学分布特点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VBD病人34例,均行头颈CT血管成像(CTA)及MRI检查,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5~80岁,平均(62.1±12.3)岁.按照Smoker分级标准,将VBD分为0、1、2、3级,并将病人头颈CTA的原始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之后调入力学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中进行分析,选择壁面剪切力(WSS)、壁面压力(WP)、血流速度为输出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级别VBD组间血流参数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和回归分析评价血流参数与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VBD级别的升高,基底动脉小弯侧WSS、小弯侧血流速度、大弯侧WP的数值趋于降低(均P<0.05);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P=0.02).小弯侧WSS、小弯侧血流速度、大弯侧WP与脑梗死发生分别呈负相关(r分别为-0.70、-0.58、-0.78,均P<0.05);回归R2分别为0.50、0.63、0.62.结论 基于FSI分析可以观察不同级别VBD的流体力学特点,并且提供VBD发展的理论依据.随着VBD级别升高,流体力学参数与后循环脑梗死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