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7 | 下载166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可导致患者术后发展为痴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影响患者预后,并增加医疗护理成本和家庭负担。基础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多重作用机制起到一定的脑保护效应,降低POCD的发生率。文章回顾了近年针刺在POCD领域内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可能存在的几种相关机制,包括抑制神经炎症、抑制氧化应激水平、减少神经元损伤、增强突触可塑性以及调节微生物菌群脑-肠轴等。将针刺应用于POCD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随着针刺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尽快明确其作用机制,以便于更好地指导POCD的临床治疗。

作者:吴洪燕;高鸿;米智华;高巨

来源: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 年 42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7 | 下载:166
作者:
吴洪燕;高鸿;米智华;高巨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 年 42卷 2期
标签:
针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围手术期 Acupuncture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erioperative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可导致患者术后发展为痴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影响患者预后,并增加医疗护理成本和家庭负担。基础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多重作用机制起到一定的脑保护效应,降低POCD的发生率。文章回顾了近年针刺在POCD领域内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可能存在的几种相关机制,包括抑制神经炎症、抑制氧化应激水平、减少神经元损伤、增强突触可塑性以及调节微生物菌群脑-肠轴等。将针刺应用于POCD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随着针刺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尽快明确其作用机制,以便于更好地指导POCD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