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8 | 下载21

目的:探究与大学生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行为相关的童年创伤、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方法:招募大学生抑郁障碍患者156例,根据既往是否存在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未遂组(n=78)和非自杀未遂组(n=78).采用儿童创伤问卷中文版(CTQ)、家庭功能量表(FAD)、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与非自杀未遂组相比,自杀未遂组的情感虐待(P<0.001)、情感忽视(P=0.001)、性虐待(P=0.002)、躯体虐待(P<0.001)、躯体忽视(P=0.001)因子评分及总分(P<0.001)更高;角色(P=0.039)、情感介入(P=0.023)、家庭总功能(P=0.010)及总分(P=0.018)更高;主观支持(P=0.007)、支持利用率(P=0.005)因子评分及总分(P=0.011)更高.情感虐待、性虐待、支持利用率是导致自杀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和保护因素.结论:伴自杀未遂行为的大学生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更严重的童年创伤、更差的家庭功能以及更少的社会支持.

作者:孙思琦;王薇;康丽君;刘忠纯

来源: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 年 16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8 | 下载:21
作者:
孙思琦;王薇;康丽君;刘忠纯
来源: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 年 16卷 9期
标签:
大学生;抑郁障碍;自杀未遂;童年创伤;家庭功能;社会支持
目的:探究与大学生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行为相关的童年创伤、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方法:招募大学生抑郁障碍患者156例,根据既往是否存在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未遂组(n=78)和非自杀未遂组(n=78).采用儿童创伤问卷中文版(CTQ)、家庭功能量表(FAD)、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与非自杀未遂组相比,自杀未遂组的情感虐待(P<0.001)、情感忽视(P=0.001)、性虐待(P=0.002)、躯体虐待(P<0.001)、躯体忽视(P=0.001)因子评分及总分(P<0.001)更高;角色(P=0.039)、情感介入(P=0.023)、家庭总功能(P=0.010)及总分(P=0.018)更高;主观支持(P=0.007)、支持利用率(P=0.005)因子评分及总分(P=0.011)更高.情感虐待、性虐待、支持利用率是导致自杀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和保护因素.结论:伴自杀未遂行为的大学生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更严重的童年创伤、更差的家庭功能以及更少的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