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3 | 下载0

目的 探讨通脉颗粒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缓慢滴注≥50 min,两次给药间隔≥6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通脉颗粒,10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值、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NIHSS、MBI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R值及血浆FIB、D-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的改善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Vs、Vm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而PI值则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

作者:于海永;杜振元

来源: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0 年 35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3 | 下载:0
作者:
于海永;杜振元
来源: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0 年 35卷 2期
标签:
通脉颗粒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髓鞘碱性蛋白
目的 探讨通脉颗粒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缓慢滴注≥50 min,两次给药间隔≥6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通脉颗粒,10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值、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NIHSS、MBI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R值及血浆FIB、D-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的改善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Vs、Vm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而PI值则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