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 | 下载21

目的 研究蜡样芽孢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蜡样芽孢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感染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血流感染组(BSI组)和非血流感染组(NBSI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31名患者,14例菌血症、17例非菌血症.BSI组与NBSI组患者在性别(P=0.679)、平均住院时长(P=0.225)、所属病区(P=0.238)、侵入性操作(P=0.533)、医院内感染(P=0.928)、2周内抗菌药物暴露(P=0.211)、白细胞增高(P=0.486)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P=0.009)、合并基础疾病(P=0.015)、存在粒细胞减少(P=0.024)、存在粒细胞缺乏(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SI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NBSI组,BSI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比例明显高于NBSI组;血液恶性肿瘤,实体肿瘤接受细胞毒性化疗和实体器官移植等免疫缺陷是该菌感染的重要基础.两组均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但BSI组死亡率高于NBSI组.结论 蜡样芽胞杆菌系统性感染非罕见且涉及多感染部位,菌血症患者较其他感染部位患者预后差.临床需要重视蜡样芽孢杆菌感染.

作者:王一玮;戎禾辰;郭忠红;郑楠;黄小平;徐杰;李文婷

来源: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23 年 44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 | 下载:21
作者:
王一玮;戎禾辰;郭忠红;郑楠;黄小平;徐杰;李文婷
来源: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23 年 44卷 2期
标签:
蜡样芽孢杆菌 感染 临床特征 血流感染 免疫力
目的 研究蜡样芽孢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蜡样芽孢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感染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血流感染组(BSI组)和非血流感染组(NBSI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31名患者,14例菌血症、17例非菌血症.BSI组与NBSI组患者在性别(P=0.679)、平均住院时长(P=0.225)、所属病区(P=0.238)、侵入性操作(P=0.533)、医院内感染(P=0.928)、2周内抗菌药物暴露(P=0.211)、白细胞增高(P=0.486)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P=0.009)、合并基础疾病(P=0.015)、存在粒细胞减少(P=0.024)、存在粒细胞缺乏(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SI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NBSI组,BSI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比例明显高于NBSI组;血液恶性肿瘤,实体肿瘤接受细胞毒性化疗和实体器官移植等免疫缺陷是该菌感染的重要基础.两组均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但BSI组死亡率高于NBSI组.结论 蜡样芽胞杆菌系统性感染非罕见且涉及多感染部位,菌血症患者较其他感染部位患者预后差.临床需要重视蜡样芽孢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