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1 | 下载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GIST多发于胃,发病中位年龄56.3岁,临床常见症状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器械检查病变检出率最高为CT和胃肠血管造影.光镜下病理形态相似,为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胃肠两部位: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CD34、Vimentin阳性率各自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平滑肌细胞分化型、神经源性分化型、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的型别构成比较两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肿瘤的各个免疫组化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随访26例1~4年,术后复发3例,死亡1例.结论:GIST据临床症状和器械检查无法确诊,确诊需病理组织形态与免疫组化和(或)电镜形态相结合.免疫组化表型特征不能判断肿瘤良恶性.肿瘤核分裂数多少、有否转移是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

作者:谭学君;杨践;朱延波;许海敏;钱晨蔚

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年 20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1 | 下载:9
作者:
谭学君;杨践;朱延波;许海敏;钱晨蔚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年 20卷 1期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诊断 预后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GIST多发于胃,发病中位年龄56.3岁,临床常见症状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器械检查病变检出率最高为CT和胃肠血管造影.光镜下病理形态相似,为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胃肠两部位: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CD34、Vimentin阳性率各自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平滑肌细胞分化型、神经源性分化型、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的型别构成比较两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肿瘤的各个免疫组化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随访26例1~4年,术后复发3例,死亡1例.结论:GIST据临床症状和器械检查无法确诊,确诊需病理组织形态与免疫组化和(或)电镜形态相结合.免疫组化表型特征不能判断肿瘤良恶性.肿瘤核分裂数多少、有否转移是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