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2 | 下载0

目的 观察改良跗骨窦切口可塑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20-01诊治的34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从外踝尖稍下1 cm至跟骰关节平面作一直切口长约5 cm,切口方向几乎与足底平行)复位骨折,于跟骨外侧骨膜下剥离后置入接骨板,采用模版定位法经皮置入导向器后钻孔并置入螺钉固定.结果 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4(12~36)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例出现皮肤浅表感染,应用抗生素并加强换药后痊愈.2例出现腓肠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经过4个月物理治疗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麻木症状消失.随访期间1例出现距下关节退行性改变.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优26例,良5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较术前改善,B?hler角为(28.74±2.58)°,Gissane角为(118.69±4.13)°,跟骨高度为(38.58±1.87)mm,跟骨宽度为(30.12±1.54)mm.结论 改良跗骨窦切口可塑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满意,切口并发症少,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是需要严格把握其适应证.

作者:张率功;张峰;宋远征;杨猛;林峰;王树方;沈冰

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 年 36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2 | 下载:0
作者:
张率功;张峰;宋远征;杨猛;林峰;王树方;沈冰
来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 年 36卷 10期
标签:
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改良跗骨窦切口;可塑形接骨板;内固定;腓肠神经
目的 观察改良跗骨窦切口可塑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20-01诊治的34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从外踝尖稍下1 cm至跟骰关节平面作一直切口长约5 cm,切口方向几乎与足底平行)复位骨折,于跟骨外侧骨膜下剥离后置入接骨板,采用模版定位法经皮置入导向器后钻孔并置入螺钉固定.结果 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4(12~36)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例出现皮肤浅表感染,应用抗生素并加强换药后痊愈.2例出现腓肠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经过4个月物理治疗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麻木症状消失.随访期间1例出现距下关节退行性改变.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优26例,良5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较术前改善,B?hler角为(28.74±2.58)°,Gissane角为(118.69±4.13)°,跟骨高度为(38.58±1.87)mm,跟骨宽度为(30.12±1.54)mm.结论 改良跗骨窦切口可塑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满意,切口并发症少,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是需要严格把握其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