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26 | 下载201

目的:评价完全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梗塞(TACI)与后循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梗塞(POC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经股动脉选择性溶栓(IAT)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62例,其中发病6 h内的TACI患者44例,起病12 h内的POCI患者18例,行股动脉穿刺,经微导管对梗死部位接触性给予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作动脉溶栓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7 d、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以及治疗前、治疗后21 d、90 d的Barthel指数(BI)比较,记录两组的不良事件.并分析脑梗死的性质、部位及给药时间对血管再通率及预后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在溶栓后2 h、24 h.7 d及90 d的NIHSS评分与溶栓后21 d及90 d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与B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TACI患者给药时间<4.5h组和4.5~6 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4.5 h组血管再通率高于4.5~6 h组(P<0.05).POCI患者给药时间<9h组和9~12 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9 h组血管再通率高于9~12 h组(P<0.05).(3)脑血栓形成亚组与脑栓塞亚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

作者:黄翚;邓伟华;杨勇;周进;潘小平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0 年 38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26 | 下载:201
作者:
黄翚;邓伟华;杨勇;周进;潘小平
来源: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0 年 38卷 4期
标签:
超急性期脑梗死 前循环 后循环 动脉溶栓 疗效 影响因素
目的:评价完全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梗塞(TACI)与后循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梗塞(POC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经股动脉选择性溶栓(IAT)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62例,其中发病6 h内的TACI患者44例,起病12 h内的POCI患者18例,行股动脉穿刺,经微导管对梗死部位接触性给予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作动脉溶栓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7 d、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以及治疗前、治疗后21 d、90 d的Barthel指数(BI)比较,记录两组的不良事件.并分析脑梗死的性质、部位及给药时间对血管再通率及预后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在溶栓后2 h、24 h.7 d及90 d的NIHSS评分与溶栓后21 d及90 d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与B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TACI患者给药时间<4.5h组和4.5~6 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4.5 h组血管再通率高于4.5~6 h组(P<0.05).POCI患者给药时间<9h组和9~12 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9 h组血管再通率高于9~12 h组(P<0.05).(3)脑血栓形成亚组与脑栓塞亚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