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5 | 下载18

目的探讨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植入方法.材料及方法一例74岁的男性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Ⅳ级,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180-190次/分伴血压下降、短暂意识障碍,并经3次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后,植入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予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方法分别将右室起搏除颤电极(MedtronicSPRINT6945)植入于右心室心尖部,右心房电极(Medtronic 6940)植入于右心房后上部,体外分别测试心房及心室的起搏参数(起搏阈值、感知、电极阻抗)符合要求后,采用左侧腋前线切口,分离胸大肌及胸小肌间隙做起搏囊袋,将起搏除颤电极与除颤器连接后埋入囊袋内.在浅麻醉下经程控器T波电击诱发室颤二次(相隔10分钟),测定除颤阈值及阻抗,观察除颤效果及除颤后起搏工作情况.结果手术植入成功.右房电极植入心耳时出现明显交叉感知,反复调整位置至右房后上方时符合要求.二次诱发室颤均经除颤器自动识别并除颤成功,测定除颤阈值为20J,阻抗为39Ω,诱发室颤分别为9秒、8秒,ICD充电3秒.除颤后DDD起搏60次/分.术中、术后患者血压、氧饱和度稳定,心衰无加重.结论双腔ICD的植入过程较为复杂,心房电极的植入位置对避免交叉感知尤为重要,通常需将心房电极植入于右心房的后上方.双腔ICD增加识别恶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并明显减少误放电

作者:戴振林;段宝祥;陈绍良;耿其吉;刘玲玲;常芸;阚静

来源:海南医学 2002 年 13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5 | 下载:18
作者:
戴振林;段宝祥;陈绍良;耿其吉;刘玲玲;常芸;阚静
来源:
海南医学 2002 年 13卷 12期
目的探讨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植入方法.材料及方法一例74岁的男性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Ⅳ级,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180-190次/分伴血压下降、短暂意识障碍,并经3次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后,植入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予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方法分别将右室起搏除颤电极(MedtronicSPRINT6945)植入于右心室心尖部,右心房电极(Medtronic 6940)植入于右心房后上部,体外分别测试心房及心室的起搏参数(起搏阈值、感知、电极阻抗)符合要求后,采用左侧腋前线切口,分离胸大肌及胸小肌间隙做起搏囊袋,将起搏除颤电极与除颤器连接后埋入囊袋内.在浅麻醉下经程控器T波电击诱发室颤二次(相隔10分钟),测定除颤阈值及阻抗,观察除颤效果及除颤后起搏工作情况.结果手术植入成功.右房电极植入心耳时出现明显交叉感知,反复调整位置至右房后上方时符合要求.二次诱发室颤均经除颤器自动识别并除颤成功,测定除颤阈值为20J,阻抗为39Ω,诱发室颤分别为9秒、8秒,ICD充电3秒.除颤后DDD起搏60次/分.术中、术后患者血压、氧饱和度稳定,心衰无加重.结论双腔ICD的植入过程较为复杂,心房电极的植入位置对避免交叉感知尤为重要,通常需将心房电极植入于右心房的后上方.双腔ICD增加识别恶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并明显减少误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