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3 | 下载100

目的:对比分析青霉胺和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驱铜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更好地选择排铜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青霉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排铜量、临床表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尿铜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尿铜水平[(1 375.98±582.09)μL]明显高于对照组[(1 016.05±444.11)μL](t=2.106,P<0.05).观察组治疗中出现皮疹3例,食欲减退2例,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发热各1例;对照组出现皮疹8例,食欲减退6例,白细胞降低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可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以加速铜的排泄,减轻游离铜对组织器官的损害,青霉胺口服治疗作为后续治疗药物.

作者:林慧怡;刘冰;苏庆杰

来源: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 年 15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3 | 下载:100
作者:
林慧怡;刘冰;苏庆杰
来源: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 年 15卷 7期
标签:
二巯基丙磺酸钠 青霉胺 肝豆状核变性
目的:对比分析青霉胺和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驱铜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更好地选择排铜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青霉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排铜量、临床表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尿铜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尿铜水平[(1 375.98±582.09)μL]明显高于对照组[(1 016.05±444.11)μL](t=2.106,P<0.05).观察组治疗中出现皮疹3例,食欲减退2例,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发热各1例;对照组出现皮疹8例,食欲减退6例,白细胞降低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可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以加速铜的排泄,减轻游离铜对组织器官的损害,青霉胺口服治疗作为后续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