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45

目的:通过建立一种带有典型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特征的动物实验模型,进而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变化及CT,MRI等影像学改变。方法选用25只新西兰家兔分为实验组( n =20)和对照组( n =5),术前均先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及运动功能评分。实验组于颈前路C3椎体前方,置入一颗骨水泥压迫钉。术后连续6个月定期观察神经功能变化,并行体感诱发电位(SEP)、CT成像以及MRI成像检查。结果实验组神经症状最初出现在术后3个月内,术后6个月时运动功能差异较大。实验组体感诱发电位在波幅与潜伏期上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创.05)。实验组CT矢状位及轴位像均可明显观察到骨水泥压迫钉的位置,平均椎管占用率为40.2%。实验组MRI轴位像观察到脊髓压迫的存在,平均脊髓受压率为43.9%,在T2加权像矢状位可观察到受压区域出现脊髓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未受压区域。病理学检查发现,实验组脊髓灰质前角被压扁,脊髓前角细胞消失或坏死,脊髓白质成空泡样变,轴索变性,轻度脱髓鞘样改变。另外,可以看到脊髓灰质轻度神经胶质增生。结论本实验应用骨水泥压迫钉建立的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具有典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征。这种模型可同时用于病理学检查、SEP、CT及MRI等检查,且模型制作简单,可重

作者:赵玲;申勇;张迪;崔青;张建华

来源:河北医药 2014 年 2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45
作者:
赵玲;申勇;张迪;崔青;张建华
来源:
河北医药 2014 年 20期
标签:
颈椎 骨水泥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压迫 动物模型 cervical vertebrae bone cemen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spinal compression animal model
目的:通过建立一种带有典型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特征的动物实验模型,进而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变化及CT,MRI等影像学改变。方法选用25只新西兰家兔分为实验组( n =20)和对照组( n =5),术前均先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及运动功能评分。实验组于颈前路C3椎体前方,置入一颗骨水泥压迫钉。术后连续6个月定期观察神经功能变化,并行体感诱发电位(SEP)、CT成像以及MRI成像检查。结果实验组神经症状最初出现在术后3个月内,术后6个月时运动功能差异较大。实验组体感诱发电位在波幅与潜伏期上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创.05)。实验组CT矢状位及轴位像均可明显观察到骨水泥压迫钉的位置,平均椎管占用率为40.2%。实验组MRI轴位像观察到脊髓压迫的存在,平均脊髓受压率为43.9%,在T2加权像矢状位可观察到受压区域出现脊髓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未受压区域。病理学检查发现,实验组脊髓灰质前角被压扁,脊髓前角细胞消失或坏死,脊髓白质成空泡样变,轴索变性,轻度脱髓鞘样改变。另外,可以看到脊髓灰质轻度神经胶质增生。结论本实验应用骨水泥压迫钉建立的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具有典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征。这种模型可同时用于病理学检查、SEP、CT及MRI等检查,且模型制作简单,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