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4

目的 了解氮、磷浓度及氮磷比值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为阐述微囊藻水华形成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经过扩大培养3次的铜绿微囊藻细胞(FACHB 936)接种于无氮、无磷的BG-11培养液中饥饿培养3 d,分别接种到含有0、0.5、1.0、5.0、10.0 mg/L磷的BG-11培养液中培养19 d;并分别接种于含磷0.05、5.0 mg/L的BG-11培养液中,分别按照氮∶磷物质量比为5∶1、10∶1、20∶1、50∶1、100∶1加入所需的NaNO3,培养19 d.观察各组铜绿微囊藻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培养液中可溶性磷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培养的初始阶段(第1~6天),低磷培养液(0、0.5 mg/L组)中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生长稍好于高磷培养液(1.0、5.0、10.0 mg/L组).而在对数生长后期(第7~21天),高磷培养液(除10 mg/L组)中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生物量超过低磷培养液.此后,培养液中的铜绿微囊藻细胞逐渐停止增长,且高磷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细胞的对数生长期长于低磷培养液.对初始磷浓度为0.05 mg/L的各组铜绿微囊藻细胞最大生物量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初始磷浓度为5.0 mg/L的各组铜绿微囊藻细胞最大生物量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依次为:20∶1>10∶1>5∶1>50∶1>100∶1.不同初始磷浓度、不同氮磷比值培养液中可溶性磷浓度、铜绿微

作者:陈国永;杨振波;马昱;陶茂萱

来源: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 年 24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4
作者:
陈国永;杨振波;马昱;陶茂萱
来源: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 年 24卷 9期
标签:
铜绿微囊藻 氮 磷 富氧化
目的 了解氮、磷浓度及氮磷比值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为阐述微囊藻水华形成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经过扩大培养3次的铜绿微囊藻细胞(FACHB 936)接种于无氮、无磷的BG-11培养液中饥饿培养3 d,分别接种到含有0、0.5、1.0、5.0、10.0 mg/L磷的BG-11培养液中培养19 d;并分别接种于含磷0.05、5.0 mg/L的BG-11培养液中,分别按照氮∶磷物质量比为5∶1、10∶1、20∶1、50∶1、100∶1加入所需的NaNO3,培养19 d.观察各组铜绿微囊藻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培养液中可溶性磷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培养的初始阶段(第1~6天),低磷培养液(0、0.5 mg/L组)中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生长稍好于高磷培养液(1.0、5.0、10.0 mg/L组).而在对数生长后期(第7~21天),高磷培养液(除10 mg/L组)中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生物量超过低磷培养液.此后,培养液中的铜绿微囊藻细胞逐渐停止增长,且高磷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细胞的对数生长期长于低磷培养液.对初始磷浓度为0.05 mg/L的各组铜绿微囊藻细胞最大生物量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初始磷浓度为5.0 mg/L的各组铜绿微囊藻细胞最大生物量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依次为:20∶1>10∶1>5∶1>50∶1>100∶1.不同初始磷浓度、不同氮磷比值培养液中可溶性磷浓度、铜绿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