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55 | 下载117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灶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规律,为脑梗死分期、指导治疗、判断转归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应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SE-EPI)成像序列对69例脑梗死患者共进行88次DWI和常规MRI检查.其中超急性8例次,急性期35例次,亚急性期20例次,慢性期25例次,测量各期梗死病灶平均ADC值及平均相对ADC (rADC)值,并分别测量梗死灶中心至病灶边缘的ADC值及rADC值.结果:超急性期与急性脑梗死平均ADC值及平均rADC值明显下降,亚急性期病灶平均ADC值及平均rADC值高于超急性期及急性脑梗死病灶(P<0.05),部分亚急性晚期(10~14 d)病灶平均ADC值接近于甚至稍高于健侧相对应区,出现假正常化现象.慢性期脑梗死病灶平均ADC值高于健侧相对应区,其平均ADC值、平均rADC值明显高于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死病灶(P<0.05).7例超急性脑梗死及26例急性期脑梗死灶内的ADC值、rADC值不均匀的,病灶中心区ADC值和rADC值最低,从中心往外逐渐升高呈"梯度征",15例亚急性期脑梗死ADC值、rADC值呈现与超急性期及急性期相反的"梯度征",即病灶中心区ADC值和rADC值最高,从中心往外逐渐降低.结论:脑梗死病灶ADC值, rADC值在时间及空间上均有一定的演变规律及相应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将脑梗死病灶ADC值、rAD

作者:尹丹;邓利猛;王小宜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年 31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55 | 下载:117
作者:
尹丹;邓利猛;王小宜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年 31卷 2期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灶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规律,为脑梗死分期、指导治疗、判断转归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应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SE-EPI)成像序列对69例脑梗死患者共进行88次DWI和常规MRI检查.其中超急性8例次,急性期35例次,亚急性期20例次,慢性期25例次,测量各期梗死病灶平均ADC值及平均相对ADC (rADC)值,并分别测量梗死灶中心至病灶边缘的ADC值及rADC值.结果:超急性期与急性脑梗死平均ADC值及平均rADC值明显下降,亚急性期病灶平均ADC值及平均rADC值高于超急性期及急性脑梗死病灶(P<0.05),部分亚急性晚期(10~14 d)病灶平均ADC值接近于甚至稍高于健侧相对应区,出现假正常化现象.慢性期脑梗死病灶平均ADC值高于健侧相对应区,其平均ADC值、平均rADC值明显高于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死病灶(P<0.05).7例超急性脑梗死及26例急性期脑梗死灶内的ADC值、rADC值不均匀的,病灶中心区ADC值和rADC值最低,从中心往外逐渐升高呈"梯度征",15例亚急性期脑梗死ADC值、rADC值呈现与超急性期及急性期相反的"梯度征",即病灶中心区ADC值和rADC值最高,从中心往外逐渐降低.结论:脑梗死病灶ADC值, rADC值在时间及空间上均有一定的演变规律及相应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将脑梗死病灶ADC值、r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