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27 | 下载55

[目的]探讨微创脊柱内镜技术经皮椎板间入路结合射频消融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9月,本院应用微创脊柱内镜结合可屈性双极射频电极技术经皮椎板间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其中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1.2(32~69)岁。依据Yeung分型,中央型11例,旁中央型32例,旁侧型43例。其中伴有钙化者12例;游离髓核33例,根据M RI判断,游离髓核均在椎管一侧,23例髓核向尾侧游离,10例向头侧游离,33例中6例巨大脱垂者游离髓核达椎管后缘。骶髂间距平均39.2 m m。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相符合。术后随访4~26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M 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例改开放手术,8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优43例,良3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9.5%。[结论]选择合适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尤其是巨大突出或高髂嵴者,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微创脊柱内镜结合可屈性双极射频电极技术治疗是可行的较好方法。

作者:卢吉平;宾捷;张国民;肖建林;徐高斌

来源:医学临床研究 2013 年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27 | 下载:55
作者:
卢吉平;宾捷;张国民;肖建林;徐高斌
来源: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年 7期
标签: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导管消融术 Intervertebral Disk Displacement/SU Catheter Ablation
[目的]探讨微创脊柱内镜技术经皮椎板间入路结合射频消融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9月,本院应用微创脊柱内镜结合可屈性双极射频电极技术经皮椎板间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其中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1.2(32~69)岁。依据Yeung分型,中央型11例,旁中央型32例,旁侧型43例。其中伴有钙化者12例;游离髓核33例,根据M RI判断,游离髓核均在椎管一侧,23例髓核向尾侧游离,10例向头侧游离,33例中6例巨大脱垂者游离髓核达椎管后缘。骶髂间距平均39.2 m m。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相符合。术后随访4~26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M 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例改开放手术,8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优43例,良3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9.5%。[结论]选择合适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尤其是巨大突出或高髂嵴者,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微创脊柱内镜结合可屈性双极射频电极技术治疗是可行的较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