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6 | 下载42

为了探析五苓散证的实质问题,纠正长期以来中医学者们认为五苓散证即为“膀胱蓄水证”的不正确认识,笔者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五苓散证并非意指水蓄于膀胱,实则强调的病位应该是在胃,胃腑阳气受损,一方面水饮阻于胃(蓄水),另一方面全身津液更加匮乏(消渴).这使得五苓散指导临床实践更具实际意义,它不单单是利水剂,可广泛用于各种津液输布运行失常所致的病证.故《伤寒论》中五苓散证本意有三点:一是全身津液的匮乏,用五苓散以迅速补充人体津液;二是用于水停于胃之水痞、水逆等证,气化水液;三是使胃阳有外达之载体,解表散邪.

作者:李亚欢;陈萌;何飞武;刘佳丽;王飞;赵冉冉;陈健;张冬梅

来源:环球中医药 2017 年 10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6 | 下载:42
作者:
李亚欢;陈萌;何飞武;刘佳丽;王飞;赵冉冉;陈健;张冬梅
来源:
环球中医药 2017 年 10卷 9期
标签:
伤寒论 五苓散证 膀胱蓄水 消渴
为了探析五苓散证的实质问题,纠正长期以来中医学者们认为五苓散证即为“膀胱蓄水证”的不正确认识,笔者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五苓散证并非意指水蓄于膀胱,实则强调的病位应该是在胃,胃腑阳气受损,一方面水饮阻于胃(蓄水),另一方面全身津液更加匮乏(消渴).这使得五苓散指导临床实践更具实际意义,它不单单是利水剂,可广泛用于各种津液输布运行失常所致的病证.故《伤寒论》中五苓散证本意有三点:一是全身津液的匮乏,用五苓散以迅速补充人体津液;二是用于水停于胃之水痞、水逆等证,气化水液;三是使胃阳有外达之载体,解表散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