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0 | 下载12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胞浆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变化的规律,并与肌红蛋白(Mb)对比,为法医病理学诊断心肌缺血所致的猝死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按Selye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早期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H-FABP和Mb在心肌细胞中含量的改变.结果:三个不同对照组均无明显H-FABP脱失,但穿线不结扎组有少量的Mb脱失.早期心肌缺血15 min 时,缺血区心肌即可出现H-FABP和Mb缺失,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二者缺失的范围扩大,程度加重,从心内膜下向外层心肌发展呈"波浪式推进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二者的缺失面积在4 h 组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缺血后15 min 即可出现H-FABP脱失,H-FABP脱失可用于心肌缺血所致的心源性猝死的诊断.

作者:明媚;孟祥志;邹祖玉;孟晓萍;付存菊;王春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年 25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0 | 下载:12
作者:
明媚;孟祥志;邹祖玉;孟晓萍;付存菊;王春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年 25卷 2期
标签:
早期心肌缺血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红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胞浆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变化的规律,并与肌红蛋白(Mb)对比,为法医病理学诊断心肌缺血所致的猝死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按Selye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早期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H-FABP和Mb在心肌细胞中含量的改变.结果:三个不同对照组均无明显H-FABP脱失,但穿线不结扎组有少量的Mb脱失.早期心肌缺血15 min 时,缺血区心肌即可出现H-FABP和Mb缺失,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二者缺失的范围扩大,程度加重,从心内膜下向外层心肌发展呈"波浪式推进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二者的缺失面积在4 h 组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缺血后15 min 即可出现H-FABP脱失,H-FABP脱失可用于心肌缺血所致的心源性猝死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