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4 | 下载104

目的:通过分析大泡状视网膜脱离(RD)的临床、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进一步明确病因,减少误诊,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5例(7只眼)泡状视网膜脱离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特征,分析其改变.结果:① FFA: 5例(7只眼)均发现后极部多处色素上皮脱离(PEDS) 病灶所致的荧光渗漏点,晚期该渗漏部分融合,并向神经上皮下渗漏.② 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动脉充盈不良,其邻近的脉络膜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成强荧光,中晚期可见多发性色素上皮脱离及渗漏点.③ OCT: 视网膜神经上皮呈穹窿状隆起,下方为低反射暗区,其中可见色素上皮脱离腔.结论:大泡状视网膜脱离存在脉络膜循环障碍,脉络膜血管的高渗透性可能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而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是继发性改变, 该病可能是一种重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可参考相应的治疗.

作者:郑红梅;邢怡桥;陈长征;余运娴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年 28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4 | 下载:104
作者:
郑红梅;邢怡桥;陈长征;余运娴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年 28卷 5期
标签:
视网膜脱离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
目的:通过分析大泡状视网膜脱离(RD)的临床、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进一步明确病因,减少误诊,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5例(7只眼)泡状视网膜脱离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特征,分析其改变.结果:① FFA: 5例(7只眼)均发现后极部多处色素上皮脱离(PEDS) 病灶所致的荧光渗漏点,晚期该渗漏部分融合,并向神经上皮下渗漏.② 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动脉充盈不良,其邻近的脉络膜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成强荧光,中晚期可见多发性色素上皮脱离及渗漏点.③ OCT: 视网膜神经上皮呈穹窿状隆起,下方为低反射暗区,其中可见色素上皮脱离腔.结论:大泡状视网膜脱离存在脉络膜循环障碍,脉络膜血管的高渗透性可能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而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是继发性改变, 该病可能是一种重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可参考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