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3 | 下载0

目的:统计住院患者早复极发生率、易发人群及心电图(ECG)好发导联,分析其发生的离子流机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6月出院患者计1 071例,按早复极定义进行筛选,按年龄段进行统计.根据心肌动作电位离子流机制,结合患者基础疾病及ECG形成原理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早复极发生率为18.95%(203/1 071).其中男123例,平均年龄(48±19)岁;女80例,平均年龄(46±20)岁,男女无明显差异(x2=1.15,P=0.28).70岁以下于(31-40)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70岁以上者发生率明显增加.ECG好发导联以下壁最多,占比88.2%(179/203).有明显J波者12例,男11例,女1例,差异明显(x2=5.88,P=0.015).结论:早复极在住院患者中常见,男女无明显差异,老年住院患者发生率明显增加;好发于ECG下壁导联.年轻患者大多数无心脏基础疾病,而老年患者合并心脏基础病变明显增多.因存在致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紊乱,故对其预后及风险程度的评判应结合临床.

作者:丁绍祥;柳茵;刘维军;李琳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年 34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3 | 下载:0
作者:
丁绍祥;柳茵;刘维军;李琳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年 34卷 3期
标签:
早复极 J波 心电图 离子流
目的:统计住院患者早复极发生率、易发人群及心电图(ECG)好发导联,分析其发生的离子流机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6月出院患者计1 071例,按早复极定义进行筛选,按年龄段进行统计.根据心肌动作电位离子流机制,结合患者基础疾病及ECG形成原理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早复极发生率为18.95%(203/1 071).其中男123例,平均年龄(48±19)岁;女80例,平均年龄(46±20)岁,男女无明显差异(x2=1.15,P=0.28).70岁以下于(31-40)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70岁以上者发生率明显增加.ECG好发导联以下壁最多,占比88.2%(179/203).有明显J波者12例,男11例,女1例,差异明显(x2=5.88,P=0.015).结论:早复极在住院患者中常见,男女无明显差异,老年住院患者发生率明显增加;好发于ECG下壁导联.年轻患者大多数无心脏基础疾病,而老年患者合并心脏基础病变明显增多.因存在致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紊乱,故对其预后及风险程度的评判应结合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