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8 | 下载12

目的:研究颌面部撞击伤合并颅脑损伤的致伤机制和损伤特点。方法:采用水平气动式撞击机分别以4.77 m/s±0.53 m/s(A组)、9.16 m/s±0.65 m/s(B组)和13.95 m/s±0.67 m/s(C组)的速度撞击兔左侧面中部(n=6)。观察致伤后动物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对颌面部软组织、脑组织进行损伤的大体和光、电镜观察,测定致伤后6 h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和脑含水量,同时记录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和头颅冲击加速度。结果:形态学改变低速和中速致伤组(A和B组)主要以局部损伤为主,高速致伤组(C组)则同时合并颅脑损伤。兔致伤后6 h血清中LPO、SOD值以及脑含水量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而NO值明显低于A、B组(P<0.05)。头颅加速度和颅内压峰值C组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致伤瞬间头颅冲击加速度响应和脑内压力变化是造成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重要生物力学因素。

作者:薄斌;周树夏;张明;何黎升

来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1 年 19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8 | 下载:12
作者:
薄斌;周树夏;张明;何黎升
来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1 年 19卷 1期
标签:
颌面部创伤和损伤 颅脑损伤 生物力学 撞击
目的:研究颌面部撞击伤合并颅脑损伤的致伤机制和损伤特点。方法:采用水平气动式撞击机分别以4.77 m/s±0.53 m/s(A组)、9.16 m/s±0.65 m/s(B组)和13.95 m/s±0.67 m/s(C组)的速度撞击兔左侧面中部(n=6)。观察致伤后动物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对颌面部软组织、脑组织进行损伤的大体和光、电镜观察,测定致伤后6 h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和脑含水量,同时记录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和头颅冲击加速度。结果:形态学改变低速和中速致伤组(A和B组)主要以局部损伤为主,高速致伤组(C组)则同时合并颅脑损伤。兔致伤后6 h血清中LPO、SOD值以及脑含水量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而NO值明显低于A、B组(P<0.05)。头颅加速度和颅内压峰值C组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致伤瞬间头颅冲击加速度响应和脑内压力变化是造成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重要生物力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