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6 | 下载0

目的 了解非自杀性自伤及自杀未遂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都江堰市2 131名中学生,其中男生1 085人,女生1 046人,平均年龄为(13.92±1.63)岁,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和自编的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根据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将受访中学生分为4组,即非自杀性自伤组(NSSI组),自杀未遂组(SA组),自伤自杀组(NSSI+ SA组)和对照组(NoSH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协方差分析(以性别和年龄为协变量)和事后检验等,比较EPQ各因子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受访中学生中非自杀性自伤的检出率为23.18%,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为3.19%,其中非自杀性自伤组有446人(20.93%),自杀未遂组有20人(0.94%),自伤自杀组有48人(2.25%),对照组有1 617人(75.88%).与对照组人格特征相比较,典型的精神质、外倾明显以及神经质者均易采取自我伤害行为;自伤自杀组的精神质分数显著高于非自杀性自伤组(P<0.008 3,d=0.59),内-外倾分数在自伤自杀组较非自杀性自伤组有增高趋势(P>0.008 3,d=0.38).结论 人格特征与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关系密切,应根据中学生的人格特征给予适当引导和干预.

作者:梁素改;闫敬;朱翠珍;司徒明镜;杜娜;符雪垠;黄颐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年 4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6 | 下载:0
作者:
梁素改;闫敬;朱翠珍;司徒明镜;杜娜;符雪垠;黄颐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年 45卷 6期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自杀未遂 中学生 人格特征 Non-suicidal self injury Suicide attempt Adolescents Personality traits
目的 了解非自杀性自伤及自杀未遂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都江堰市2 131名中学生,其中男生1 085人,女生1 046人,平均年龄为(13.92±1.63)岁,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和自编的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根据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将受访中学生分为4组,即非自杀性自伤组(NSSI组),自杀未遂组(SA组),自伤自杀组(NSSI+ SA组)和对照组(NoSH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协方差分析(以性别和年龄为协变量)和事后检验等,比较EPQ各因子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受访中学生中非自杀性自伤的检出率为23.18%,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为3.19%,其中非自杀性自伤组有446人(20.93%),自杀未遂组有20人(0.94%),自伤自杀组有48人(2.25%),对照组有1 617人(75.88%).与对照组人格特征相比较,典型的精神质、外倾明显以及神经质者均易采取自我伤害行为;自伤自杀组的精神质分数显著高于非自杀性自伤组(P<0.008 3,d=0.59),内-外倾分数在自伤自杀组较非自杀性自伤组有增高趋势(P>0.008 3,d=0.38).结论 人格特征与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关系密切,应根据中学生的人格特征给予适当引导和干预.